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东聊城:绿水园田能生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28
内容摘要:我们这里是黄河故道,原来的时候,一刮风就是漫天黄沙,灾害不断,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现在好了,全村种植樱桃3500多亩,绿树成
 “我们这里是黄河故道,原来的时候,一刮风就是漫天黄沙,灾害不断,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现在好了,全村种植樱桃3500多亩,绿树成荫,风沙没了,老百姓也富了起来,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说起风沙治理,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田马园村党支部书记田英冲感慨颇多。

黄河故道,当地老百姓称西沙河或古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泛滥,形成风沙区,周围村庄的百姓受此影响苦不堪言。多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田马园村结合植树造林大力推广果树种植,樱桃种植形成了规模,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他们还在村里规划了果品采摘园,建设了旅游观光点,吸引周边城市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游玩,形成了生态环境和群众收入的双提升。

“风沙区”周边村庄的生态治理是山东省聊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广大群众尽享“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基础,聊城市统筹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充分展现河湖田园风貌,营造田成方、林成网、水常清、地常绿的鲁西平原美景。

以“水”为源打造生态水域

昔日风沙漫漫,黄土裸露、尘土飞扬。“一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曾是聊城位山灌区周边村庄的真实写照。

聊城位山灌区是全国第五大引黄灌区,承担着农业、工业及城市生活、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等任务。引黄取水必然要引进泥沙,位山灌区在引黄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尤其是东西两个沉沙池,池区土地次生沙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域内村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对沉沙池生态保护工作进行反复调研和论证,聊城市启动了位山湿地公园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湿地公园重点做好“水、林、沙”3篇文章,在多引水、扩水面、建水系的基础上,建设湿地公园,组织推广种植核桃树、葡萄等经济作物,积极引进沙棘、苜蓿等防风固沙功能强大的林下作物,打造千亩油菜田、沙棘园,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具的沙区植物群。着力打造“沙洲”“湿地岛”等生态景观,科学开发沙地资源,实现沙地价值最大化,逐步实现沉沙池片区的生态复原。

“现在村里空气好了,灰尘少了,大路越来越宽阔,没想到以前黄沙漫天的地方,能变成一个大景区。”生活在沉沙池周边的村民无不感慨。

经过建设和生态恢复,昔日贫瘠的沙荒地已不复存在,水系、植被相映如画,道路平坦整洁,植被郁郁葱葱,水面微波荡漾,天然野趣,风光怡然,一座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湿地公园初露峥嵘。

“原来河里水脏得不得了,自从村里的河整治以后,我们村民可有了乘凉遛弯的好去处,吃完饭走一走,心里可开心了。”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村民李效才开心地说。李效才口中的河就是村旁的西新河,自从乡村水域生态整治以来,西新河换了个新模样,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浅滩,曲折的河堤大道,随风摇摆的垂柳、苇荻,这绿色的景象同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聊城市狠抓乡村河流整治,实现城乡生态建设同步进行。据聊城市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玉生介绍:“全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4级河长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保护、河湖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使我市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全市河湖变得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

以“绿”为本发展绿色经济

东阿县牛角店镇党委书记李尚生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镇政府结合全市创森工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探索植树造林和林下种养新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补齐了农民收入的短板,以生态振兴为切入点,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从前年开始,我们村开始栽植绿化苗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油菜,今年4月份我们举办了牛角店镇首届油菜花艺术节,吸引3万多游客前来观赏,不仅村庄生态环境好了,老百姓腰包也鼓了起来。”牛角店镇红布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善科说起这些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聊城市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新增国土绿化面积60.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4.72%;目前建成5个森林乡镇、30个省级森林村居,28个市级森林乡镇、129个市级森林村居。全市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以“洁”为脉描绘美丽乡村

“我们胡同口放了几十年的垃圾都不见了,现在村民们都自觉把垃圾倒在垃圾箱,每天还有保洁员清扫大街,自家院里和街上都干净多了!和城里比起来,环境一点儿也不差!”高唐县赵寨子镇炉头村64岁的高富代感慨地说。

乡村环境面貌的巨变,得益于聊城市实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全市统一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体系。“垃圾每天一早就被运走,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整洁了!”采访中遇到的村民都交口称赞。

据聊城市住建局工作人员闫守运介绍:“目前全市乡村按照10户1个的标准,全部配齐了垃圾箱,全市135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站,全市保洁人员达到1.8万人,垃圾清运人员达到2200多人,垃圾处理人员达到400多人。”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日晒雨淋、臭气冲天。这是原来对农村厕所卫生条件的真实写照。聊城市2016年以来实施的农村改厕工程让这种情况彻底改观。

在阳谷县七级镇苑闫高村村民苑新华家,宽敞的农家院子里墙角的厕所小房非常显眼,而且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净整洁,跟想象中的农村厕所景象截然不同。苑新华高兴地说:“过去,很羡慕城里的厕所,现在好了,自从厕所改造完后,上完厕所,水一冲,什么味也没有,跟城里没什么区别。”

在阳谷县石佛镇南范村,不少村民还把厕所改建与沼气池建设结合起来,走进农户家里,灶台不见灰尘,厕所、圈舍没了臭味,沼气炉燃着蓝莹莹的火焰。村民范爱田高兴地说:“改厕,改出了咱农家健康新生活!”

聊城市从乡村千年旧习和传统生活方式入手,在全市乡村开展“厕所革命”,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改变了乡村的生态面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聊城:绿水园田能生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123/631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