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门村地处磨街乡西南部,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收入渠道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419人,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村民生活不富裕,村“两委”班子急在心里。“为了闯出一条致富路子,经过多次出外考察,2012年,我们筹措资金100多万元,从陕西富平引进柿子树幼苗,为千亩荒山披上绿装。”刘门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告诉记者。
发展特色种植,离不开技术支撑。为此,村“两委”实施定期培训计划,每月举办柿子种植交流会,提高村民种植管理技能,现已举办经验交流会30余场,培训青年技术能手105人。
随着柿子树慢慢开始挂果,刘门村“两委”提出的发展集体经济,成立柿子种植加工集体企业,走产业富民强村之路的设想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015年,村里注册成立了三阳种植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尝试种植柿子树,大部分村民把土地交给集体集中经营管理,实现了土地股权流转,村民可以获得股权分红、务工增收、返租承包经营等多项收入。
为进一步壮大柿子产业,村里还成立了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一般农户或贫困户开始以土地或柿子树入股,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建成了以柿饼、柿子醋为主打产品的柿子加工基地,2016年,刘门村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被禹州市政府命名为“美丽乡村”,2017年成为“许昌市美丽乡村”。
55岁的贫困户杨松申种了30亩柿子树,其中10亩已挂果。“一亩地的产量在1000斤左右,按采摘5元一斤,做柿子醋3元一斤算,今年就能收入3万元。来年等另外20亩柿子树也挂果了,一年的收入就更可观了。”盘算着一年的收入,杨松申喜笑颜开。
如今,刘门村柿子树种植面积达3360余亩,柿子总产量40万斤,卖鲜柿16万斤,加工柿饼6万斤,收入168万元,加工柿子醋1.8万斤,柿子、柿子醋共计收入195万元,利润50万,带动40户128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下一步,我们要实现土地流转全覆盖,让全村村民都成为公司股东,实现未脱贫户11户27人高质量脱贫和全村群众共同富裕。同时,依托柿子种植,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在2020年前把刘门村打造成为集溶洞探秘、柿子采摘、农家休闲、山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实现由绿色经济向美丽经济的跨越。”李海亮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