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辽宁宽甸:种下蓝莓果告别“空壳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14
内容摘要:初冬之时,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镇政府行进在金安村的弯曲的山道上,还能从山上微红或微黄的树叶依稀见到一丝秋天的影踪。
 初冬之时,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镇政府行进在金安村的弯曲的山道上,还能从山上微红或微黄的树叶依稀见到一丝秋天的影踪。金安村离镇政府大约7公里,从金安村的山上就能看见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的大棚。这是一个承载着增加杨木川镇8个村集体收入与帮助全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基地,它建得怎么样了、如何运营、效益怎样,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集中力量发展蓝莓产业

2017年6月,杨木川镇党委和政府召集驻村帮扶的12家单位和9家结对企业商议,在共青团辽宁省委驻大安平河村扶贫工作队的提议下,形成了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集体议事制度的工作思路”。有了这一工作思路,极大地提升了帮扶单位和结对企业的使命感。

经过几次议事会议后,各单位统一了思想。2017年8月,杨木川镇决定把12家帮扶单位和9家结对企业争取的资金,以及镇自筹和争取到政策性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统一使用,以股份制的形式筹备建立蓝莓产业扶贫基地。依托蓝莓扶贫产业基地这一平台,既能作为“一乡一业”产业发展的引擎,又能解决贫困人口产业持续性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帮扶工作力量分散、扶贫资金分散、项目管理不专业造成的扶贫资金效益发挥低下的弊端。

宽甸县地处高纬度,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少,是国内蓝莓生产的黄金地区。杨木川镇及周边乡镇蓝莓种植初具规模,技术成熟,销路畅通。但是暖棚种植由于前期投入较高,目前规模较小,市场前景乐观。蓝莓基地建成获益后,还可以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小规模种植户发展错季水果,从而逐渐将蓝莓打造成“一乡一业”。

“种植蓝莓不是拍脑袋的想法,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从去年3月份开始有了建设扶贫基地的初步想法,对于到底适合种什么搞什么产业,他们也做了很多市场调研,请了很多农业院校的技术专家,最终筛选出种植反季节蓝莓。”杨木川镇党委书记孙明灏告诉记者。

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干劲

2017年9月,辽宁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协助镇党委、政府,对蓝莓产业扶贫基地项目进行了充分调研后,委托专业机构做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项目正式立项。为了确保项目平稳推进,镇党委、政府在“驻村帮扶工作集体议事制度”的指导下,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蓝莓扶贫基地收益分配办法》;确立了“党组织+扶贫工作队+基地+农户+村集体”的扶贫开发模式;选定金安村16组作为项目实施地点;明确由金安村蓝莓产业大户时景凯以土地、种苗和技术入股,组织日常生产经营和销售工作。

经过杨木川镇党委、政府、团省委、辽宁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帮扶单位几个月的努力,截至到2018年3月底,该项目共争取、整合资金310万元,其中团省委工作队协调40万元。资金基本满足一期工程投资预算。项目于2018年4月破土动工。该项目位于杨木川镇金安村16组,占地面积20亩,新建自动温控蓝莓大棚10栋,冷冻库一座200平米。项目已于6月30日前完成主体建设。

记者在蓝莓扶贫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移苗工作,将蓝莓苗移进建好的温室大棚内。“从秋天蓝莓采摘后再移入暖棚,移苗工作已接近尾声,再有几天就能全部移好。”金安村的贫困户李凤琴告诉记者。

因为丈夫得病家有老人与孩子,李凤琴家是村里的贫困户。“我现在基地里务工,平时一天能得到120元,前阵子在摘果时一天能摘100多斤,人工费一斤给我1.5元,一天差不多能得到200元。算下来在基地干活一年能得到1.5万元以上。”李凤琴对记者说。

蓝莓扶贫基地的负责人时景凯告诉记者:“基地现在每天有20人在干活,大部分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扶贫,我将市场上200元/棵的蓝莓苗以150元/棵的价格销售给基地,蓝莓现在移入大棚,明年3月就能采摘,一个棚的纯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

长效机制孵化致富样本

“好钢用在刀刃上,由镇里引导把各村资源整合形成扶贫合力,全镇还有132户贫困户。村级带动能力不强,而且明年面临换届。通过蓝莓扶贫产业基地的带动,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村集体有钱了,可以采取措施解决返贫问题,形成扶贫的长效机制。”杨木川镇党委书记孙明灏说。

尽管遭遇今年极端天气,扶贫基地仍实现效益13万元,村集体和2018年脱贫户均实现了收益。“我们村还有4户7人没有脱贫,按照扶贫基地的受益分配方案,每人将从基地分得300多元,有在基地打工的额外得一份工资。村集体也将告别‘空壳村’的历史,将来受益多了还可以为村民做更多的公益事业。”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智勇告诉记者。

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项目一期在各方的努力下建了起来并且取到了预期目标,在宽甸县引起很大反响,前不久宽甸县毛甸子镇组织各驻村第一书记到扶贫基地参观学习,准备借鉴杨木川镇的扶贫基地模式。

这一创新型扶贫模式,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辽宁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也是做足了功夫,采取了应对办法与措施。

为控制经营风险,订立了基地章程和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同时还成立由8个村成员组成的蓝莓基地项目监事会,杜绝徇私行为发生,同时还由扶贫工作队牵头聘请了技术和法律专家顾问团队。

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折股量化、按比例分配至贫困人口和村集体。制定了《蓝莓扶贫基地收益分配办法》,确定8个村贫困人口为收益主体,扶贫产业基地每年将收益的50%折股量化到各村,并按比例分配到贫困人口和各村集体。

辽宁团省委书记赵红巍在基地调研时鼓励:“基地扶贫模式有创新,好项目不愁资金,希望项目能成长为扶贫的造血库,特色农产品的孵化器,农技人员的培训学校。”杨木川镇蓝莓产业扶贫基地是基层扶贫开发实践中的一个创新典型,将成为这一产业主导下的长效脱贫致富样本。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辽宁宽甸:种下蓝莓果告别“空壳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116/6304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