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随着马的驯化的完成,今天所说的“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到此已经齐备,并被普遍饲养。考古研究证明,猪是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从甑皮岩遗址出土的猪骨算起,我国已有近万年的饲养驯化家猪的历史了。今天我们对比野猪和家猪的体形,可以看出,野猪前躯较长,约占70%,后躯短小,约占30%。在人工饲养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改良的家猪,前躯和后躯逐渐发展为约各占50%,而今天猪的体形前躯缩小到35%,后躯则增大到65%。
六畜中的马驯化时代最晚,也被广泛饲养并用于役使。春秋时期,马开始被用于军队作战,成为军事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也在军马的饲喂、居住、调教、骑具、役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相马术”应运而生。春秋战国时期的伯乐就是我国相马术的奠基人之一。秦汉时期,以养马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汉武帝时从西域引进了著名的大宛马进行杂交育种,改良中原马种,并依照大宛马铸造了一匹金马立于长安。东汉马援所著的《铜马相法》成为当时的标准相马法,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马的穴位和经络,关于马的外形的鉴定也有了新的标准。
汉代时我国远缘杂交育种的最大成就--马和驴的种杂交育成了骡子,也成为一种品质优良的役用家畜。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7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华夏先民们饲养家禽——鸡的痕迹,经过漫长的驯化和饲养,逐渐出现了更多鸡的品种和其他禽种。研究还证明,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鸭驯化为家鸭的国家。西周中期开始出现人工饲养家鸭的行为,到了春秋时期则成为民间普遍饲养的家禽。人们甚至已经掌握了适宜家禽配种的季节,当时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鸭城和鸡陂(鸡场和鸭场)。吴国因大规模养鸭,被称为“鸭城”。两汉时期,鸭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家禽(鸡、鸭、鹅)之一。西汉时期还出现了驯养鸬鹚进行捕鱼的行为,鸬鹚的出现使我国的家禽又添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