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谌应新(中)组织村民将丰收的鸭梨分级包装进行销售。
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的燕落村,是个“有福气”的村庄,站在村头,润泽北京60年的密云水库云蒸霞蔚,美景尽收眼底。可燕落村的村民却似乎没享受到这份“福气”,村庄经济发展缓慢,2016年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数量居全北京234个低收入村之首。不仅如此,爱“上访”、会“上访”成了燕落村人的标签,村民为了一点小事把镇政府和村委会“围”了的事,时有发生。
2016年,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保障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北京市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在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北京市向234个低收入村选派了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第一书记,刚刚从空军某场站政委岗位转业到北京市工商联的谌应新就是这个时候第一次来到燕落村,从一位转业军人,转型成一位村干部。
“将心比心,老百姓怨得有道理”
刚上任没几天,谌应新就被争当“低收入户”的村民堵了门。军人出身的他想不通:“如今党的惠农政策这么好,别的地方都在轰轰烈烈搞建设,为什么这里的村民们争当‘低收入户’,好像争荣誉一样。”
从村头到村尾,3760步,28分钟,谌应新不知道走了多少遍,观察家家户户的情况,遇到在门口坐着晒太阳的村民,他就蹲下递上一支烟跟村民一起“聊闲天”。
聊得多了,谌应新开始理解燕落村的村民。密云水库历经几次库区搬迁移民,燕落村1.1万多亩耕地被水库淹没,老百姓从人均3亩地到现在人均不到3分地。更要命的是,为保障水库水质的绝对安全,距水库一路之隔的燕落村产业发展高度受限,别说搞生产车间,就是养鸡养鸭都不允许。
“啥也没有,啥也不让干。”村民们的收入,只有国家每人每年的2000多元补助,这在消费水平颇高的北京可谓捉襟见肘,生活稍有波折,家庭便陷入贫困境地。“等、靠、要、闹”成了燕落村村民增加收入的“依赖路径”。
谌应新想先从发展村集体经济入手,他费尽心思挖掘村子的水文化和光热资源,水文化博物馆、矿泉水生产基地、光伏发电站,三份村集体发展的项目策划书被一一打回。“水源一级保护区限制确实太多了。”设身处地感受到村民的难处,谌应新真正理解了燕落村:“为护北京的一库清水,燕落村人牺牲了太多,奉献了太多。将心比心,老百姓怨得有道理。”
“不等不靠,先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志气培养起来”
老百姓有怨气,村干部不能当受气筒,得当领头雁。“不等不靠,先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志气培养起来。”谌应新下了这个决心。在他多方奔走联络下,今年9月,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开办的明伦道德讲堂在燕落村开讲了。
中央党校教授张孝德来给村民们讲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将要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电影《醒来》中主人公的原型胡斌走上讲台,为村民讲述了自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滋养,从人生低谷到重树信心、成长进步的经历。
新风吹进了几十年来裹足不前的村庄,也吹进了村民们的头脑里。麻将不打了,扑克牌也不耍了,村民们只要空下来,每天上午、下午各一个小时的明伦道德讲堂节节不耽误。听完了课,乡亲们少不了对课上讲的惠农政策、传统道德文化讨论一会儿,原本为了争抢各项补助红了脸的村民自然地亲近了起来,曾经要闹到村委会、镇政府的矛盾,如今悄然解决。
紧挨着讲堂的,是蜜蜂爱心超市,里面的商品乡亲们用听课获得的积分就能兑换。
“课是真好,不是冲着积分才来听课的,可听课能积分,积分还能兑换家里常用的柴米油盐,我们真是体会到村干部对大家的关心,心气儿别提多顺。”村民任玉芳说。
讲堂开办没多久,曾经来找谌应新上访闹事的乡亲再来敲办公室的门,要的东西不一样了。
“书记,你看今年梨子丰收了,你给联系下销路呗。”
“书记,区里搞文艺比赛,咱们也拉一支歌舞队去比一下吧。”
“书记,别看我六十了,身体还好,你帮我寻摸点事儿干,行不?”
“一企帮一组,在发展上找到突围之路”
燕落村要在发展上寻找突围之路,根本上还是要破解保护水源和发展经济的困局,为村民找到可以长期依靠发展的产业。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及其他党组成员多次前往燕落村调研,谌应新与工商联的领导、干部反复协商,几经研讨,“一企帮一组”“一组一品牌”的帮扶模式出炉了。
“燕落村有14个村民小组,北京市工商联从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协会会长和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精选14家企业与村民小组实现一对一帮扶,村民致富奔小康就找到了突围之路。”谌应新说。
很快,村民们发现燕落村红火起来了。北京汇通投资有限公司为村民1组建起“致富作坊”,把村里闲置的院子打造成农产品集散地,村民们将燕落村自产农作物进行包装、分级,公司将产品全部收购用于企业食堂。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为村民2组建起“小米作坊”,发动所属会员企业订购消费,村民们种植谷子的劲头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
圣火集团投资十多万元精心打造13村民小组的富硒鸭梨品牌,订单收购村民小组所有的鸭梨,还计划投资60万元,为11户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农户。
爱帮企业与燕落村党支部形成联合党建基地,在翻新党支部的基础上计划引进非遗手工作品组装加工业,吸纳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地就业。
“一户一访、一户一评、一户一策、一户一档”,每一个企业对自己帮扶的村民小组的情况了如指掌。如何帮扶、是否需要救助,人人有对接,户户有方案,燕落村的脱低摘帽,形成了“第一书记打头阵,工商联当后盾,全体党员干部和会员企业齐上阵”的帮扶格局,村民们更是从争当“低收入户”转变为争当“就业户”,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成了燕落村的新风尚。
喜事一件接着一件。按照市国资委、农工委“一企一村”结对帮扶部署安排,城乡集团对口帮扶燕落村。在谌应新的多方对接下,如今,燕落村老百姓自产的鸭梨、核桃、板栗等农产品已经以“不老尚品”的品牌进入城乡超市。城乡集团还计划先期投资800万元,在燕落村建设城乡超市自有蔬菜种植基地,将燕落村的村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眼看就要实现从“坐在家里”到“出门上班”的转变,乡亲们走起路来,腰杆儿挺得都更直了。
“怨气”成了志气,困局有了开局。“多少年了,第一次觉得眼前的这一库清水,这么美。”燕落村村委会主任李如才这样说。
谌应新最高兴的,是原本两年的任期将要延长半年。“不仅仅这两年半,这一辈子我都想当燕落村的终身村民,陪着村子一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