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优队伍强组织
2016年,澄迈县村级组织换届,一次性调整了64名村党支部书记,占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的40%,实现了全县191个村(居、社区)100%书记、主任“一肩挑”。
澄迈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陈青告诉记者,如此大规模换届调整,目的就是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干事创业能力,让党性强、作风实、有市场经济头脑、善做群众工作的“领头羊”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
为此,澄迈以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为重点,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对不能胜任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较大的坚决调整。
永发镇后坡村曾是澄迈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两委”长期处于瘫痪状态,2016年村级换届中,永发镇党委邀请在外做了十多年连锁餐饮生意的曾令群回村参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子想发展,先有好环境,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先要从讲卫生开始改变。”曾令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村居环境整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后坡村大变样。今年,后坡村不仅成为党建示范村,还评上了省里的美丽乡村。
陈青介绍,为了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队伍,早在2008年,澄迈就提出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探索了“四个加”机制,一是“加薪”激励,激发工作活力;二是“加油”充电,提高素质能力;三是“加压”约束,增强履职意识;四是“加冕”助长,扩宽政治出路。
澄迈将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全县党政干部管理的“大盘子”,村“两委”干部不仅可以拿到全县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每年还能参加全县干部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党支部的村党支部书记,如果年龄、学历条件符合,可以提拔为镇政府公务员,甚至进入镇党委班子,极大激发了村级党组织活力。
建好支部强堡垒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澄迈县委党群办副主任王广东说,党和政府的各项乡村振兴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为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从2017年开始,澄迈推行“七星”党支部评比,从“领导班子、发展思路、党员队伍、活动阵地、群众评价、工作机制、工作实绩”七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跟年终绩效挂钩。
王广东直言,评上优秀的“七星”党支部,书记个人年底追加全年基本工资的30%作为绩效奖励,连续获评的党支部还有1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分数靠后的20个“一星”党支部则被定为软弱涣散支部,由县里统一选派“第一书记”,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整顿方案,明确整顿期限,确保软弱涣散党支部晋位升级。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澄迈农村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由基层党组织或农村党员牵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桥头镇沙土村是澄迈县临近海滨的渔乡小村,村民长年看天“吃饭”。2007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文克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沙土村100多户农民种植地瓜,并牵头成立澄迈桥头沙土地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附近村庄种植桥头地瓜。
目前,桥头地瓜已成为澄迈响当当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等多位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达4.2亿元。
下沉资金促发展
在澄迈,村委会文化广场已成为村民农闲时交流聚会的主要场所。从2016年开始,澄迈就不断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当年便投入6200多万元,完成了87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改、扩、建”,全面解决澄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无、危、小”的突出问题。
2017年,澄迈又启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计划”,计划到2020年投资8480万元,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打造为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中心。
除了资金下沉,澄迈还着重做好人才进村。自2015年以来,按照党务干部驻弱村、经济干部驻穷村、政法干部驻乱村、农口干部驻产业村的原则,澄迈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110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覆盖全县1/3的村庄。
澄迈县委组织部还以扶持返乡大学生创业为抓手,建立村级优秀后备干部库,确保每个村有6名后备干部。近年来,先后投入622万元扶持154名返乡大学生创业,将返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作为村级干部选拔的重要后备力量,为村级班子蓄足“源头活水”。
澄迈大丰镇才存社区居委会徐取俊,辞去年薪20多万元的工作返乡创业,回乡创建“澄迈才存益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休闲农业、特种养殖基地等项目,实现年利润数十万元。
在澄迈县委组织部扶持下,徐取俊的创业项目越做越大、越做越活,带动了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才存社区通过考核后选拔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村里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陈青坚信,澄迈坚持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不断完善“一核两委一会”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培育农村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带动盘活乡村振兴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