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焦作:中原腹地的农业“好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7  浏览次数:81367
内容摘要:王福军在讲述他的菡香牌有机水稻。编者按:近日,农业农村部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河南站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启动。中原腹地,农业

 

王福军在讲述他的“菡香”牌有机水稻。

编者按:近日,农业农村部“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河南站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启动。中原腹地,农业重镇,麦秸飞扬的情愫,铸造了这里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县的关键节点,武陟县倾力打造的一批“三品一标”产品脱颖而出,标准化小麦生产基地成为了食品精深加工的坚实后盾,完善的监管平台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序列中,科学全面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传统又现代的中原农业,正将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作为新的价值指引,让盛产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的传统产区,四大怀药的原产地,搭上了“质量兴农”的快车。

从2018年7月开始,农业农村部“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已经走过了福建、云南海南三省,在此期间,多地政府农产品监管机构、新闻媒体、相关企业代表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时间,“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一大批兼具地方特色和现代市场营销要素的农产品脱颖而出,为2018农产品质量年的工作添色不少。

近日,质量兴农万里行这面旗帜传递到了中原腹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此次“万里行”活动的到来,汇聚了社会各界关注河南农业发展的目光,将正在行进中的重点工作——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省推到了聚光灯前。从“万里行”的视角不难发现,无论是智慧监管平台的搭建,还是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生产,越来越多的河南元素正在以“重产量”兼具“质更优”的新姿态走上国人的餐桌。

荷稻共生将标准化生产进行到底

此次“万里行”活动河南站的举办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有点颠覆了与会代表对豫北农村的传统印象。黄河滩区独特的水稻生产方式,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在武陟县最东部的乔庙乡马宣寨村,这里素有“豫北小江南,中原鱼米乡”的美誉。虽不知缘起何时,但是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恰恰印证了古语中的描述:马宣寨村自古以来就有千亩荷塘,荷塘即是稻田;稻田有藕、莲边有稻的混种、轮种模式,让这里长出来的大米晶莹剔透、藕香绵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800斤/亩的高产量。后来,这里的大米被注册成为了知名商标,名为“菡香”——也来自于“荷稻共生”的生产场景。

这个为马宣寨村水稻起名“菡香”的能人就是王福军。2006年,王福军发现产量上的增长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应有的富裕,反而分散的种植方式、相对闭塞的物流交通、品种单一老化等诸多问题让稻米产业发展处处掣肘,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塑料生意,一心投入到“生态水稻”的生产经营中来,成立了“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王福军说,成立合作社的关键其实就是为了走标准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统一品种、操作规程、供应、田间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提升水稻的品质。从2007年开始,合作社开始引入高价优质稻种,价格是普通稻种的4倍至5倍,并在荷花泥塘中育苗;同时以700元/亩的价格连片租用村里200多亩土地,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的要求种植;最关键的是,由合作社统一向社员供应肥料、农药,使用生物制剂等,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水稻的绿色品质。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认证;2008年“菡香”大米、香米、黑米、江米、小麦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09年“马宣寨大米”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实从那时开始,合作社的稻米已经开始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了,一是用鹌鹑粪、花生饼、沼液等自制肥料,二是采用人工拔草,光这两项成本就达到每亩400-500元,而用化肥的话只需要100元左右”。2011年,合作社最终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虽然有机米亩产低、出米率低,但收益却更高。

“菡香”合作社的有机稻米先后成为河南航空和南方航空的用餐大米,并与河南民航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目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已经建设了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基地8万亩;购置了气相色谱仪等一整套检测设备,建立了完整的生产、检测、销售档案及追溯制度,生产的每袋米上都有唯一编号;2015年开始,还在大米包装上印制了二维码和微信公众号,形成从田头种植—加工销售—餐桌的一条龙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菡香合作社并已辐射周边4个县,带动7000多户农民种植4万亩优质水稻,年销售收入达到了9000万元。

产地管控筑牢食品加工源头环节

同在武陟县的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也是此次“万里行”活动到访的焦点,这里出产的“思圆”方便面承载了不少人的记忆。斯美特公司董事长王有利告诉记者:“作为精深加工的面制品,方便面的品质很大程度上由源头农产品的品质来决定。”

坐落于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斯美特公司总部,正位于中原乃至全国重要的小麦产区的怀抱中,公司目前拥有河南武陟、河南周口、湖南资兴、陕西岐山、吉林德惠等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包括国内最先进的班产20万包方便面生产线40余条,有相配套的年加工30万吨小麦的面粉车间、年加工6万吨鲜蔬的调料车间和年加工6000万套的纸箱包装车间;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如何保证面的劲道口感,在日益激烈的方便食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源头上提高产品品质是斯美特长期秉行的发展策略。

在斯美特食品工厂体验馆,“黄河麦场”的情景布局让在场来宾动容:“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黄河麦场文化远古吟咏而来,承载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往事回忆。现在,这些“麦场”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王有利介绍,自2015年以来,斯美特公司积极与农户合作签订种植、购销合同,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形式,依托县乡农业技术部门指导服务,在豫北建立了20万亩绿色无公害原材料种植基地。这些麦场地处黄河、沁河的冲击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风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极适宜小麦生长,可以充分保障公司使用的原粮绿色无公害。2016年,斯美特公司顺利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实现了从生产源头抓起,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

“我们现在建成了自己的小麦种植基地和面粉厂,生产的面粉不含任何添加剂。为保证生产质量,我们在当地质监部门检测的基础上,联系第三方检测平台,定时定期将全系列产品样品送检,确保每个批次产品的生产质量。”目前,斯美特公司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也是焦作地区唯一一家“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单位”。

铺架监管网络让生产处处“留痕”

借此次万里行活动来到河南的契机,河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孟凤美局长和焦作市农业局王国建局长共同启动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2017年,在充分论证调研基础上,河南省农业厅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省级平台将正式上线试运行。由传统监管上升到信息化监管,步入到“智慧农安”的轨道。

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的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环保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IT技术企业。总经理宁东海介绍,针对河南农产品体量大、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个体分散经营的现实情况,平台致力于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监管工作中来,打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将传统的检测、追溯、监管等工作统筹处理,按照“生产过程有记录、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去向可跟踪、主体责任可追究、问题产品能召回、质量安全有保障、评价可监督”的目标要求,将二维码、RFID等信息技术用来采集传输农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信息,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探索安全农产品溯源的途径。

目前,以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为主要窗口,平台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应用中心,将传统的监管、追溯工作都纳入到数字化的模式中来,实现全程化追溯、智能化监管和数字化检测,在这三个核心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种植业生产主体管理平台、水产业生产主体管理平台等子功能、子系统吸收进来。目前该系统已经上线试运行3个月,初步取得成效。在全面上线后,将为实现河南省食用农产品从产地准出到市场准入全过程追溯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焦作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管科科长赵金明说,目前仅焦作市就针对监管平台建设争取到上级资金1650万元,相继实施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检测机构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焦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活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焦作:中原腹地的农业“好声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107/629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