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辽宁新宾县:生态家园添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81
内容摘要:经过修整的新宾县汪清门镇头道沟村村路两旁种满了花草,垃圾围村的场景一去不返。漫步于辽宁省新宾县的普通农村,无论是大马路还
 

 

经过修整的新宾县汪清门镇头道沟村村路两旁种满了花草,“垃圾围村”的场景一去不返。

漫步于辽宁省新宾县的普通农村,无论是“大马路”还是村里的“小街路”,房前屋后都是一幅干净整洁的景象,让人觉得格外清爽。在永陵镇李家村的小广场,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长廊下打唠休息。

“以前可不是这样干净,在实施垃圾分类前,村里也是垃圾成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老百姓全都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卫生条件好了,环境好起来了,河套也整治了,路边都栽上花草了,谁都愿意在这样美丽的村庄里生活。”李家村村民关智模对记者说。

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宾县以前同样饱受“垃圾围村”的困扰。如何“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新宾县委、县政府探索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新宾模式”,打赢了一场农村环境治理的“垃圾革命”。

转变思路治根本

激活群众的环保意识,既是治标,也是治本;积极探索贴近生活、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方式,变废为宝,让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落到实处、长久可行。

新宾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余脉,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典范,县域总面积4285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宾承担着辽宁中部城市群2000多万人口的水源涵养重任,“生态立县”是历届县委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由于物质水平提升和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和全国不少农村一样,这里生活垃圾量激增,“垃圾围村”的魔咒步步逼进。向“垃圾围村”宣战,已成为全国农村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闯过去的关口,绕不开也躲不过。为此,新宾也尝试了一系列探索。

新宾县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舜向记者介绍说,2013年以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新宾持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但这种“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治理弊端日益凸显。

一是效果仅限于治标。收集转运后的垃圾或简单填埋或倾倒于隐蔽地点,村容村貌看似整洁,但垃圾却由分散污染变为集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反而加重了。

二是投入持续加大。每年县乡村三级都要投入上千万元,由于无法干涉垃圾产出量,只能靠扩大下游处理规模来应对,长此以往必将陷入垃圾越治越多、财力投入步步加码、末端处理设施永远不足的怪圈中,最终会将县乡村财政拖垮,大量垃圾无处填埋。

三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对环境治理,群众并不买账,认为是干部们的事,事不关己看热闹,对村屯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知之不详。

如何“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垃圾围村”的尴尬与无奈,县委主要领导开启了逆向思维模式,把问题倒过来看,提出了农村垃圾治理关键要培养群众的环保文明意识,从垃圾分类减量上切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治本的目标。

在深入群众调研摸实情后,新宾县委确定了以试点村建设为突破,以党委主导、村民全体参与为原则,以培养农民的环保文明习惯为根本,从正确分类、资源化利用入手,实现垃圾的“四化”处置(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终形成具有新宾特色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长效运行机制。

科学分类效益高

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五指分类法”,既科学合理,又简单可行,关键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百姓们乐在其中。

新宾镇八宝村村民刘贵清家的后院里长了好几种蔬菜,在园子的一角专门挖了一个小粪堆,刘贵清告诉记者:“现在吃的剩饭剩菜、分拣的菜叶等都放入粪堆沤肥,你看我的菜园子一点化肥都没搁,这个粪堆真有用,土壤也变得更暄了。其它的垃圾能烧的烧,能卖的卖,家里基本也没啥垃圾了。”

在新宾农村,即使是小孩都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对垃圾分类的回答大同小异:“能烂的沤肥、能烧的当柴火、可卖的卖钱、建筑垃圾垫道,不能处理的交村里统一处理。”

“垃圾分类”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新宾的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五指分类法”,具有形象、好记、易操作的特点。垃圾分类总体就是两分法,可腐烂的垃圾和不可腐烂的垃圾,可腐烂的堆粪还田,不可腐烂的则将其分为四种:可燃烧的架到灶坑里做饭、烧水、烧炕;可卖的由废品收购站收走;建筑垃圾可以用于垫道;还有就是有毒有害垃圾。

新宾最绝妙的一招是撤除传统的搁置村头巷尾的铁皮垃圾箱、水泥垃圾池,从根本上杜绝村民以往将各种成分复杂的垃圾一股脑投入箱、池的陈年陋习。“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将垃圾在分类投放的基础上再分类加以利用,变废为宝,也就自然实现减量化。

为了将垃圾出口化繁为简,从根儿上降低垃圾清运、处置投入,新宾村充分把握就近原则,就近就地处理,能不出门的不出门,能不出院的不出院,能不出村的不出村。目前,这里已经实现了“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的源头处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推广,且农民愿意接受。

红升乡旧门村的村民代玉民告诉记者:“分类前垃圾是漫山遍野,分类后全都没有了,道旁、村边都看不到垃圾。”旧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春向记者介绍:“以前很多垃圾无人清,村里有两个保洁员干不过来,还要雇两人,以前都是重活,现在保洁员成为卫生监督员了。”

没了垃圾箱,谁产生的垃圾谁自己带回去处理掉。村民们到广场活动,都会自带小垃圾筒,将烟头、果皮等杂物带回家,村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浓。“现在就是县委书记到村里,抽烟后也都是把烟头揣到自己的兜里。”赵连舜告诉记者,“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无往而不胜。”

慢慢的,通过处理分类的垃圾都产生了实际的效益。经测算,新宾县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8公斤,181个村23.14万人每年产生垃圾6.76万吨。这些垃圾中可以沤粪的占垃圾总量的55%,达到3.72万吨,其中成肥率达65%,约为2.42万吨,按70元/吨计算,可实现经济收益169万元;能烧火的占35%,全年产生量2.37万吨,折柴率65%,折合成大柴1.54万吨,按260元/吨计算实现经济收益400万元;可以卖出的占5%,折合0.34万吨,按400元/吨计算能实现收益136万元,以上三类合计收入达到705万元。同时还有可以垫道的垃圾约占3%左右,折算0.2万吨左右;最后剩下的“有毒有害”垃圾占总量的2%,折合后为0.14万吨,将会集中到村里的分拣房统一处理。

与此相对应的是处理垃圾的成本在明显减少。首先是垃圾箱少了,按每村减少30个,每个600元计算,全县181个村减少费用326万元;垃圾车费用也在相应减少,目前已经减少了82台车,每台车按10万元计算,减少费用820万元;清运垃圾费用减少,每年春秋两季村里都进行垃圾“突击性”和“运动式”清理,按每个村一年平均费用3万元计算,合计543万元;最后,保洁员工资费用也大幅减少,全县农村保洁人员数量缩减了167位,按每年工资1万元计算,共167万元,以上各项总共节约开支达1856万元。

干群合力出实招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包干到户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干部和群众心向一处,力凝一股,于是垃圾不见了,村里变美了。

2018年6月29日是新宾县汪清门镇头道沟村的党员活动日,这是七一前村支部举行的一次党日活动,除了给党员上党课外,还分两个组入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政策。村民周丽新告诉记者:“村干部与党员天天来督促收拾卫生,我家屋后设了粪堆,垃圾沤粪的沤粪,能烧的烧了,石头瓦块垫道了,纸壳塑料瓶卖钱了,电池农药瓶由村里统一回收。村里环境变好了,家门口也变得干净了,大伙心情都舒畅了。”

头道沟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伟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时,村民也不认可。我们就“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一个党员包10到13户。党员包户效果好,大家起早贪黑挨家宣讲,垃圾分类得到村民的认可。现在村里都看不到垃圾,原来的60多个垃圾箱也都撤掉了。”

原来,新宾县专门制定了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和机关干部包街道、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的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体系。同时在村里建立村规民约,村民之间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建立月调度、季度督查、年度考评的责任考评体系和奖励制度体系。这四项体系保证了垃圾分类工作按计划、有制度规范的开展。

汪清门镇蜂蜜沟村还对村民进行评比,做的好的挂上流动红旗。村民孙葛华的门前就挂着流动红旗,她家屋里屋外都很干净整洁,耳房里的柴火垛都码得整整齐齐,可回收的纸壳与不可回收的电池、农药瓶也有专门的地方摆放。“我们家那位是党员,把自己家收拾干净了,把门前的垃圾都收拾干净了,邻居也不好意思不收拾,现在都自动自觉。街道立整了,大伙走着也得劲。”

蜂蜜沟村主任隗延海说:“环境整治上面抓得紧,汪清门镇的栾书记有时骑个自行车就来村里看一圈。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逐年上升,现在基本垃圾不出屋,村前的小河里都没有垃圾。”

汪清门镇党委书记栾卿告诉记者:“现在乡镇与乡镇比着干,村支书互相较劲。通过环境整治村两委班子和乡镇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增加,说话好使了,威信更高了。”

“以奖代补”传妙道

以前是补贴,现在是激励。从被动到主动的工作策略,极大调动了干部群众在垃圾分减工作中的积极性,“新宾模式”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典范。

新宾县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17年辽宁省已有330个村学习借鉴新宾经验,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新宾县为引领,坚持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村民自治、全体参与为原则,构建“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不出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新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舜向记者介绍说:“2016年初我县开始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低成本、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具有新宾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处理体系,形成了新宾模式、新宾标准。这个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推广开来可以造福全省、全国人民。”

“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在垃圾分类的同时新宾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村在垃圾分类之初,对主要街、路、巷道、村旁、路旁、河旁、宅旁及农户房前屋后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整顿,将原本堆放垃圾和杂物的地方清理出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打造鲜花盛开的“整、洁、美”村庄。

在郝家村的村道两旁,都栽上了金叶榆、鸡冠花、布登高等风景树与花草。村民王贵艳家的门前还栽上了苹果树,她告诉记者:“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跟着变好,真是环境好身体好,天天高兴就不爱老。”

垃圾围村之后,清理腾空后的地方都需要重新布置,如果不占领就还可能会发生倒垃圾的现象。两年来,新宾县181个村植树36.2万多棵、栽花377.4万多株、种草15.8万多平方米,基本上做到腾空的地方实现软覆盖。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较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新宾模式是辽宁省出现的一个可喜的典型,推广时首选新宾模式,适合现有的农村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

2018年6月15日,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联合发文,明确2018-2020年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广泛推广新宾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做法,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模式和经验,促进全省农村生产垃圾有效治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美丽、宜居乡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辽宁新宾县:生态家园添活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31/628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