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庆烟叶产业挖掘品牌潜力助农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07
内容摘要:去年种了200亩,今年虽然面积减了2/3,但是管理得好,烟叶品质提高不少,纯利润十三四万元依然没得问题。日前,重庆市万州区白土
 

 

“去年种了200亩,今年虽然面积减了2/3,但是管理得好,烟叶品质提高不少,纯利润十三四万元依然没得问题。”日前,重庆市万州区白土镇人头村烟农张小明站在小货车上,接过工人递来的一捆烟叶,脸上笑开了花,“我们现在种的是‘渝金香’,已经不是普通烟叶了。”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风物。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重庆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优势,烟叶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天启年间。

近年来,全国烟叶库存居高不下,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大力推进烟叶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挖掘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潜力,打造“渝金香”烟叶品牌,确保烟农减产不减收,“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产业扶贫 设施先行

重庆的烟叶种植区域涵盖全市12个区县、168个乡镇、778个村社。种烟区县中,国家级贫困县10个,占全市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71.4%。以前,这些边穷地区山高坡陡,生产条件极差,“弓着种烟、蹲着烤烟、站着交烟”是过去烟农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一状况,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9亿元,修水池、建管网、通沟渠、铺道路、筑烤房……让烟区近百万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改善。

8月,正是高山烟叶采收的季节,在海拔1300米的人头村烟叶标准化生产烟田里,土地整理后的1000亩烟田片片相连,烟叶繁密茂盛,田间沟渠交错纵横。当真是“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眼前的画面让人难以想象几年前人头村的模样:小块烟田零散地分布在村庄周围,交通不便,烟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低。

转机出现在2013年。当地烟草部门出资1300多万元开展土地整理,建起了完善的烟水烟路配套设施,为烟区烟叶生产、烟农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张小明2008年开始种植烤烟。开始的几年,受制于交通条件和种植规模,他的烟叶生产一直不温不火,土地整理则让他看到了希望。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张小明这几年种烟面积保持在50亩以上,每年种烟收入达15万元。

现在,人头村是万州烟叶种植第一大村,最多的时候一年种烟面积达2000亩。“全村共有建档贫困户83户,目前还有10户未脱贫。脱贫家庭中,有46户都是通过烟叶种植和从事与烟叶产业相关工作脱贫。”人头村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陈蜀栋介绍,“全村外出务工人口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一半,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女,烟叶让他们在家也能拥有稳定收入。”

烟农户均收入有多少?万州区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科技术管理员杨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区共有225户烤烟烟农,种植面积约10万亩,年户均收入达到14.4万元。”

烟叶种植、采收、烘烤、分拣、收购等各环节的用工需求,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万州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李明表示,“万州区的烟草站点全部聘用的是当地农民。光是采收、烘烤和初分环节,就可带动就业600余人,加上收购环节,能带动就业1000多人,整个烟草产业链带动了三四千人就业。”

绿色种植 打造品牌

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自然要走生态发展、绿色兴农的道路。“打造‘渝金香’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重庆烟农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王永平表示。

据了解,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面临的形势严峻而复杂。“烟苗从育苗工场移栽到烟田,极易遭受蚜虫侵害。以前采用打农药杀虫,这无疑会损害烟叶的品质。”万州区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科科长熊伟说,现在,农技人员发现了蚜虫的天敌——蚜茧蜂,蚜茧蜂个头虽小(毫米级),杀虫能力却极强,环保又高效。

“以前就是打药杀蚜虫,现在不用了。”在人头村,因种烟摘掉贫困帽的村民张朝忠说,他们村是烟叶绿色防控区域,今年这里的1300亩烟叶全部施放了蚜茧蜂。

熊伟介绍,通过开展绿色防控宣传,村民都认识到蚜茧蜂杀虫更环保。目前,万州区在烤烟和白肋烟产区放蜂1.6万余亩,实现了烟叶全覆盖。而全市范围内落实烟田放蜂40.58万亩,同样实现烟田100%覆盖。

围绕“渝金香”烟叶品牌打造,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了土壤保育、酸化土壤改良、根茎病防控、农家肥生产、新能源烘烤等生态、环保领域的研究,围绕烟叶生产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浪费与污染,让广大农民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新实惠的同时,逐步实现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提升”。

“以前都是看天吃饭,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现在有了技术支持,我们种的‘渝金香’牌烟叶,不仅质量上去了,价格也从原来的八九块一斤,涨到了十四五块一斤。”张小明说。

科技助农 轮种增收

8月上旬,烟叶已经成熟,由绿变黄。但重庆市万州区辉永种养殖股份合作社的烟叶育苗大棚,却是郁郁葱葱、色彩斑斓,清甜可口的水果黄瓜、鲜艳多汁的西红柿……合作社职业经理冉学军告诉记者,“这是合理利用烟叶育苗基地发展的辅助产业——高山绿色蔬菜。”

当前,在控制烟叶生产规模的背景下,单靠烟叶主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在重庆市局(公司)看来,充分利用烟草体制优势、技术优势、设施优势,走多元经营、产业融合的道路势在必行。

重庆市万州区辉永种养殖股份合作社于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将经营范围由单一的为烟叶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扩展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等大农业服务领域。

冉学军告诉记者,通过改制,合作社破解了政府农业项目植入和补贴扶持的政策障碍,拓宽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我们按照烟叶育苗标准,根据时间节点培育甘蓝、青花菜、大白菜等优质菜苗,不仅免费提供给烟农,还打通了产、供、销全产业链,消除烟农蔬菜种植的后顾之忧。”冉学军介绍,今年他们将发展烟菜轮种1.5万亩,生产高山生态蔬菜4万吨,实现烟农增收1000万元。

用烟叶育苗大棚种蔬菜,是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利用非烟季节发展多元辅助产业增强烟农增收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主导下,“烟-菜”轮作、“烟-蒜”轮作、“烟-肉牛养殖-农家肥堆沤”、“烟-观光体验”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在重庆各大烟区出现。

2017年,全市共有4.83万亩烟田轮作种植非烟作物,3.63万亩烟田开展“烟-菜”“烟-蒜”前后茬种植,119个烤烟育苗大棚在非烟季节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既美了村庄,又富了农民。

王永平告诉记者,“仅去年,全市烟农通过多元化经营新增收入6925万元,户均增收4020元。”

2018年,全市烟农售烟收入可达12.13亿元,相比2017年高出近7000万元,烟农户均售烟收入可达9万元左右,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重庆烟叶产业挖掘品牌潜力助农增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30/627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