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脏乱河道,如今成为生态屏障和“大氧吧”;曾经的“乡臭”,如今变成田园风光的“乡愁”……生态宜居一头关系农民生活,一头关联产业发展,既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产业兴旺的硬件要求。近年来,各地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通过农村垃圾整治、水源生态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人居环境大改善,并以此带动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兴起,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实现了“面子”和“里子”双丰收。
北京市密云区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突围之路,通过“腾笼换鸟”将低端落后的产业清退出去,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留出空间,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河北任县和山西长治县抓住农村垃圾处理这个关键点,不仅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彻底告别“垃圾围村”,更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利益村民共享;山东省即墨区依托山海相依的客观实际,高点定位分类施策,通过“五美融和”实现三产融合,绘就了乡村生态振兴的靓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