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上海浦东:美丽庭院添新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19
内容摘要:美丽庭院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乡村变得更加宜居。航头镇福善村的陈慧娜在过去的两年中每天早上去静安区上班,晚上便回到
 

 

美丽庭院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乡村变得更加宜居。航头镇福善村的陈慧娜在过去的两年中每天早上去静安区上班,晚上便回到村里住。图为陈慧娜和她的爷爷。

 

 

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上海艺术家代表参观浦东美丽乡村。

 

 

新场镇新南村书记盛丽萍为游客义务导游。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的城与乡各占半壁江山,新时代浦东的美丽乡村该是什么样子?

今年6月13日,浦东召开美丽庭院建设现场推进会,区委书记翁祖亮在内的四套领导班子悉数到场,区农委、区妇联等相关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会议。浦东区委召开如此规模的“三农”工作现场会,这些年来并不多见。

2015年,浦东完成了基本农田区域内所有村庄的全面综合整治改造。这一大动作,证明了浦东区委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的的决心和担当。这一次的美丽庭院建设,浦东提出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口号,形成了老百姓的事情“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管”的氛围,短短一个月,试点工作在13个镇31个村67个队组展开,半年后,新区超过一半的队组已开始美丽庭院建设,特别是在现场推进会之后,浦东达成了美丽庭院全覆盖的共识。如今,浦东所有的村和队伍都已启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若非上下求索和美之源,浦东大地岂能迎来如此高效的“美丽”行动?

工作在城居在乡

“乡村空气好,正变得越来越整洁漂亮,市中心房租又贵,有必要挤在城里吗?”也许,在90后的心里,可能早就没了城乡的纠缠,哪里更自由、更宜居,哪里就是家

“这半年村里变化真是大的嘞!我们过几天就搬去老房子了,老房子那边也很美,这边出租年收入又能增加21万元,我还可以来自己家上班。”今年六十的祝茂花说起这半年村子及家里的变化,高兴得都合不拢嘴。

祝茂花36年前嫁到周浦镇界浜村,和丈夫一起辛辛苦苦造了三间三层的楼房,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根本没想过有朝一日会主动搬回老房子住。

民宿公司原本打算以18万元的年租价格租用祝茂花家,突然增加三万元敲定这个买卖,是因为祝茂花家所在的界浜村变美了。

祝茂花家门口是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地,东边、南边是沿河的菜园子,菜园子里种着玉米、番茄、茄子、空心菜等,隔河是一大片水蜜桃林,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等着采摘的白里透红的水蜜桃,“乡味”十足。连接2个菜园子的,是一座木质结构的观景台,精美时尚,和四周浑然一体。

“元旦以前,观景台处还是自家搭的临时用房,村里搞美丽庭院,都拆了,就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菜园子都围上了竹篱笆、木围栏,看上去就像上海的公园。”祝茂花明白了记者的来意后,前前后后介绍着她家这半年的变化。

祝茂花家所在的2组是界浜村“美丽庭院”的试点,也是记者深入浦东“美丽庭院”所选的第一个村组。早上七点左右,记者就独自在村里转了个遍。

村子实在是太美了!进了村子,和风细雨中的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金黄的丝瓜花、紫色的豇豆花倒映在墨绿的河水中,菜园子里白色的芝麻花、紫色的茄子花跟路边的格桑花争奇斗艳。稍往里走,鸟鸣声、犬吠声声声入耳。

“‘美丽庭院’建设才7个月,民宿产业就露出了端倪,这是意料之外的,有了新业态就不愁没人来,乡村振兴自然有路可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姚辉说。

乡村振兴说到底要靠人,特别是大都市郊区,村里有了新业态,村里变美了,留住人和心就不再是一厢情愿的事。

“我们在村口的小花园里就竖起了‘我们一起回乡’的牌子,村里变得这么美,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才回村发展生活。”站在新南村路口的小花园边,新南村党总支书记盛丽萍笑容满面地说着。

新南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耕地面积近3000亩,桃园、葡萄园已成规模,新场“矮脚青”蔬菜品牌也颇具知名度,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回乡创业。盛丽萍跟这些人打交道多,知道美丽乡村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吸引力,因此,浦东开始试点美丽庭院建设,她就主动提出把新南村纳入试点。

航头镇福善村的陈惠娜以实际行动回应着盛丽萍,过去的2年中,她每天早上去静安区上班,晚上回村住。

记者走进航头镇福善村3组时已近正午,气温也越过了30摄氏度,村子里少有人影,看到一老一少坐在家门口聊天,记者就过去打招呼,从而得知这一老一少是90高龄的陈爷爷和他20多岁在静安小学做数学老师的孙女陈惠娜。

“乡村空气好,正变得越来越整洁漂亮,市中心房租又贵,有必要挤在城里吗?”陈惠娜看出记者不太相信她每天回村,笑眯眯地反问。

看着这个恬静文雅的90后,记者禁不住为刚才的“浅薄”难为情。也许,在她们这代人的心里,可能早就没了城乡的纠缠,哪里更自由、更宜居,哪里就是家。

依靠群众惠群众

花小钱办大事的浦东人,立足区情乡情,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从群众每日生活于此的庭院开始,依靠群众,让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

美丽庭院没有固定形式,唯有各成特色。要呈现特色,必须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用文化装扮村民门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因此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各级干部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决定了浦东“美丽庭院”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决定了浦东“花小钱办大事”的成败。

祝桥村2组在1986年的龙卷风灾害中基本被夷为平地,新建后居民们在庭院里种了很多花,被选为试点后,祝桥村村党总支书记吴月仙信心满满,毕竟基础好。

站在祝桥村139号老周家的庭院里,吴月仙感触不浅,“你们说话是算数的,我相信你们了,老周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荡,美丽庭院建设如果不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即使纯粹为群众做好事也可能无从下手。”

老周大名叫周连官,他家东侧是村子的主通道,记者看到,庭院里栽着2棵挂满青柿子的柿树,还有红枫树、桂花树,树边还有玫瑰花等植物,屋后的通道也干净整洁,难以想象几个月前,这里堆满了1吨左右的旧轮胎和垃圾。

老周是村里有名的“臭脾气”,如不合他意,谁也别想进他家的门,为了动员老周清理掉这些垃圾和破旧物,吴月仙登门好几趟,村里的年轻副书记还跟老周承诺,等到庭院清理干净了,他还可以修车,还给他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修车广告。老周和他媳妇终于被打动了,挑出他们舍不得扔的“宝贝”后,让村里的干部和志愿者把前前后后都清理干净了。

“他现在可开心了,红黄蓝3个轮胎的标志独一无二,在市区的孙子也常回来看他们了。”吴月仙说,“刚才我给他打电话,说是出去钓鱼了,当时就怕村里不让他修车,现在看到庭院这么美,也不提修车的事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周的变化,并非是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被唤醒了,说到底,有些村民在告别农村传统生活时,需要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需要判断这一次是不是像过去那些从上到下的运动,在过程中需要见证实实在在的收获或提高。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城郊村还是远郊村,类似老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

“80%的群众从一开始就支持,15%的在观望,还有5%的明确表示不支持,我觉得我们依靠的就是80%的群众,工作的重点是15%,剩下的群众总会被同化、感化的。”泥城镇彭庙村党总支书记,俞丽华快人快语,“关键就看带头人肯做不肯做。”

14组被选为该村的试点后,余丽华和吴月仙一样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她和她的班子成员耐心地做着宣传解释工作,起早摸黑做榜样,彭庙村试点被浦东上上下下定义为“基础版”的示范点。

奋斗在一线的村干部们感受到了村民的觉悟和变化,镇上的干部同样感同身受。

“‘你们这么为我们着想,我们不支持你们的话心里都过意不去。’听到这话,我真的很感慨。”泥城镇镇长苏国林说。

美丽庭院建设给了泥城镇党委、政府一个交出城乡融合答卷的机会。

“泥城镇试点被肯定为浦东美丽庭院建设基础版示范点,我们有信心全面推广这项工作,让泥城农村美起来,让泥城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各类人才心甘情愿留在泥城生活工作。”苏国林说。

不忘初心暖民心

有效推进美丽庭院建设需要无穷创意,诸如“柴砖银行”等做法可以向浙江等先行先试的地方取经,而有些创意并非空穴来风,唯有感动,才能用心用情,进而获得灵感

美丽庭院试点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中,这并不能恰如其分地彰显浦东“更高更快更好”的品牌价值,但是,明确“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美丽庭院”建设实践中,在实践中把美丽庭院建设这个抓手上升为“不忘初心”的平台,显然为浦东品牌注入了新价值。

浦东新区农委和妇联是浦东“美丽庭院”的具体牵头部门,镇村是主战场,记者在采访期间了解到,为了高效高质量推进该项工作,区农委和妇联形成了每2周召开1次现场学习推进会的工作机制,如果没有各级各部门干部的身先士卒,没有把村民的美丽庭院当成自家的事去做,便难以做到做好,即便做到了,也只是“来去一阵风”。

“美丽庭院的第一步是清洁家园,农村的传统是半边天说了算,所以妇联成了具体牵头部门,干着干着,我们就被感动了,为啥?这是妇联融入中心工作的绝好机会,每一次进村入户,就能感受一次‘不忘初心’。”泥城镇妇联主席黄惠英说。

黄惠英和她的同事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是美丽庭院,为什么区里把妇联立为具体牵头部门,她们去浙江学习之后懂得了美丽庭院的内涵,由此明白了区里的意图。

泥城镇妇联第一时间会同中小学老师一起策划了“我心中的美丽庭院”的实践作文,并把它上升为“小手牵大手”的宣传推广活动,为泥城美丽庭院建设打下了不错的舆论基础。如今,“小手牵大手”活动已经扩大到浦东各大专院校,试点村把村里的白墙、路基等的美化都交给大学生们,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农村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花小钱办大事”做了很好的注脚。

有效推进美丽庭院建设需要无穷创意,诸如“柴砖银行”等做法可以向浙江等先行先试的地方取经,而有些创意并非空穴来风,唯有感动,才能用心用情,进而获得灵感。

“公平村试点不请设计师,没有用外来的一砖一瓦,美丽立马呈现,大家都是被陈老师感动了。”

说到公平村美丽庭院建设情况,无论是黄惠英还是公平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陈琪,无不交口称赞起陈老师。

陈老师是个退休老师,今年70岁。她家是泥城镇一带闻名的中医世家,这个中医世家非常注重大家庭,从她父亲那一代开始就没有分过家,因此,她家的庭院足有一亩地,在她那农艺师爱人的打理下,陈家庭院简直就是村里的植物园。

“岁数大了,习惯难改,以前院子里也堆得乱糟糟的,村里要搞美丽庭院,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觉得要带好头,你看现在像不像民宿?”陈老师笑着说。

前院,百年老树下是简朴时尚的喝茶小憩空间,后院,旧砖瓦堆成的“龙”成了一景,家里的老式农机具成了镇上小朋友接受农耕文明熏陶的宝贝。这一切,都是陈老师一家人和村里的干部们的杰作,而其他美丽庭院,都在这里得到启发。

“如果不是和陈老师一起建设美丽庭院,就不能发现陈老师一家一直在资助着几户肢残儿童家庭的感人事迹。”陈琪说。

陈老师的爱心感动着陈琪,也感动着黄惠英。“这几个月我们一直在村里,发现了很多感人的人和事,美丽庭院的内涵由此提升,我们自己也在感动中成长。”黄惠英说。

在感动中成长,是浦东美丽庭院试点镇、村各级干部的共同心声。

在福善村试点组义务劳动期间,看着带头的党员村民肩挑手推的情景,党总支书记王作懋立马联想到了淮海战役。

在祝桥村,从部队回到村里作为储备人才的倪佳伟通过挖掘村史和文化,成了祝桥所有村民们的好帮手。

泥城镇区域发展办公室的陈程,到试点村组能叫出每一户的姓名,每一户的村民又都知道她是谁为什么事而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上海浦东:美丽庭院添新韵”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9/6276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