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头雁领翔奔小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67
内容摘要:深秋,京西好风光。沿北京永定河一路向西,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再行驶数公里后,潺潺山泉声悦耳动听,葱郁的山林拥抱着整齐干净
 深秋,京西好风光。沿北京永定河一路向西,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再行驶数公里后,潺潺山泉声悦耳动听,葱郁的山林拥抱着整齐干净的房屋……这里就是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近年来,该村通过转型发展休闲旅游,山区变景区,村民变股东,走上了致富路。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4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一举摘掉了低收入村的“穷帽”。

头雁振翅雁群疾,炭厂村的变化离不开农村党组织这个“头雁”的领翔。“过去,我们找不到致富路,干啥都泄气,现在村子有了大变样,靠的是党支部解放思想,带着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说。

为了培育更多的“领头雁”,近年来,门头沟区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打造了一个个善于攻坚的基层党支部,培养了一批批敢于冲锋的农村干部队伍。随着全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京西大地迸发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新形势下要止住农村党建的“短板之痛”

门头沟区历史悠久,有着“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从地形上看,中生代的燕山地质运动造就了占全区总面积98.5%的山区规模。因此,门头沟是北京唯一的纯山区,被称为山城。

在区委书记张力兵看来,纵观北京的发展史,门头沟区奉献了“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一片绿”,这“四个一”道出了门头沟的发展故事。

从辽代开始,门头沟就是京城重要的煤炭供应地,人称“窑火七百年不灭”,就是指门头沟在古都历史上奉献的“一盆火”。

革命战争时期,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京西第一支红色武装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人民政府,都诞生在门头沟。门头沟区人民为革命解放事业奉献了“一腔血”。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市煤炭供给几乎全部来自门头沟区。可以说,门头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了“一桶金”。

进入新时代,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门头沟人又无怨无悔地为首都奉献“一片绿”。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门头沟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区属全部270多家乡镇煤矿、500多家非煤矿山和砂石厂。

“四个一”激励着门头沟人民砥砺奋进。如今,摆在全区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完成转型,彻底告别过去靠开采黑煤炭、白石灰、灰水泥的“黑白灰”发展方式,落实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真正把门头沟建成首都的大花园。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门头沟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缺乏党建统领全局、引领发展的意识,发展思路不清晰,带领农民增收意识不强;个别村党组织班子缺乏担当的勇气和开创新局面的能力;部分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为了尽早把门头沟区乡村振兴的愿景变成实景,就必须尽快补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块“短板”,确保全区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带着广大群众一心一意、一笔一画描绘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对症诊疗”提升党支部强村富民的能力

从山区变景区,从贫困到先进,解读炭厂村的转型故事可以有多个角度,但归结起来还是绕不开村党支部这个核心元素。

2010年,包括炭厂村在内,门头沟区500余座乡镇煤窑和非煤矿山全部关闭。为了助推各乡镇实现发展转型,门头沟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四处取经、实地考察,尤其去河南云台山景区参观回来,几个村干部都非常兴奋,那里的自然风貌,跟我们的山沟沟太像了。”邢卫兵说,回到村里,干部们就钻进了荒沟,踏着齐膝深的野草发掘沟里的“宝贝”:山泉、冰瀑、奇花异草……最终在专家的规划指导下打造成了“神泉峡景区”。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炭厂村决定把景区归村集体运营,并出台股份合作制办法,村民以资源入股,全村206户、379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配5股,每股200元,年底按利润分红。不到两年,旅游带火了农家宴。2015年,炭厂村有2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景区能就业,年终有分红,年终算账,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致富。

“过去,我们看大山,只看得到石头。现在,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山、认识水。”邢卫兵感慨地说,不离乡、不离村,守着青山绿水就能致富。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目前,通过大抓基层,狠抓落实,门头沟区已有不少村像炭厂村一样,提升了党支部强村富民的能力,实现了转型发展。但是,全区依然还有45个低收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干事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此,门头沟区决定“对症诊疗”。

——全力以赴做好党建促脱贫增收工作。门头沟创新帮扶机制,开展以“我为帮扶尽些力、农口党员先锋行”为主题的抓党建促增收工作,形成了区协调、镇主体、村落实、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帮扶”工作格局。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企”。以市场为导向,门头沟结合各村具体条件、自然环境,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民宿旅游、文化创意、沟域经济等新型业态,实现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合市委精神,门头沟研究制订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方案,确定了整顿工作目标要求、方法措施、工作步骤,确保利用两年左右时间使16个软弱涣散村实现优质转变。

党建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段时间以来,建项目、引产业、谋致富,门头沟基层党组织在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45个低收入村全部建立了产业项目库,致力于走上一条生态致富路。

锻造一支敢于“逢山开路”的农村干部队伍

站在妙峰山一带的上苇甸沟最顶端,这个海拔750米的地方,空气清新,满目葱郁。这里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禅房村村民的别墅群。

如果不是村“第一书记”孙建林的到来,这个深山孤村可能就从地球上“被抹去”了。“没有他,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村里,住上城里人羡慕的二层别墅。”坐在自家宽敞的新房里,禅房村51岁的李桂芹眼含泪花感激地说。

孙建林是从妙峰山镇社保所所长岗位上选派的第一书记,在他任职的3年里,为了让村民如期住进新居,他夜以继日地操劳。当村民们顺利住上了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别墅时,他才如释重负:“村民安居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驻村不度虚无日,“第一书记”争第一。如今,门头沟区第二批60余名村第一书记已覆盖全区低收入村和软弱涣散村,一个个“孙建林”奋战在一线,强筋骨、引资源、谋长远。渐渐地,村子发展的道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选派村“第一书记”是门头沟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部分村存在的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以及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等基层党建问题,门头沟着力锻造一支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为解决党建工作力量薄弱问题,门头沟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研究制订《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选拔范围、条件要求、培养方法等。目前,全区已有331名村级后备干部。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农村党建工作助理员,为基层党建补充新鲜血液。

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门头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区选树6个先进村作为首批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教学点,搭建“实用人才联席会”“专业合作社示范实训基地”“实用人才示范工作站”等平台,加强对低收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为有效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门头沟健全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新设立区级农村干部绩效奖励资金,每村每年两万元,并将村“两委”成员待遇保障落实情况作为各镇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及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目标实现,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门头沟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提供坚牢基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头雁领翔奔小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9/6276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