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偏远山区产业扶贫的新田样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835
内容摘要:新田县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时虽入秋,大豆产业园工地却热气腾腾,工人们挥汗如雨,干劲如火。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这个国家
 

 

新田县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时虽入秋,大豆产业园工地却热气腾腾,工人们挥汗如雨,干劲如火。

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样的场景不计其数: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开工奠基,新田林产工业示范园区获得国家认定,年产5000万包食用菌的远鸿食用菌产业园竣工投产,年出栏40万生猪的温氏养殖基地热闹非凡……这个偏远贫困山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新田县委书记唐军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记在心上。2017年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打造“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11%。2014-201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先进县”,2016-2017年被评为扶贫综合考核先进县。偏远山区新田,绘就了一幅产业扶贫的美丽画卷。

科学制定方案优化顶层设计

位于湘南的新田县交通闭塞,至今县域境内无铁路、无航运、无高速、无一级公路,是全省少有的交通死角县。土壤种类多,宜农荒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约0.6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规模土地流转难度大。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大型产业甚难,大部分产业处在初加工阶段,无法进行精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很低,更加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优质资源难以转换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先天不足,需后天来补,新田县该如何走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田人就开始“扛着沙发走天下”,在全国各地做沙发生意。目前一个占地5000亩的林产工业产业园规划版图正在形成,一期工程的12栋“巨无霸”厂房已傲然挺立,6条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转,“打造湘南家私产业王国”的标语异常醒目。

林产工业产业园的成功,有力坚定了新田发展产业脱贫的决心,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费、水电、用工、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发展产业脱贫。出台了《新田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新田县产业扶贫实施意见》以及年度实施细则等文件,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突出烤烟、蔬菜、大豆、食用菌等种植业以及生猪、家禽养殖产业。依托富硒土壤和富锶矿泉水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硒锶产业开发,完善产业链条,促进扩大产能、提升产品,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网络。

同时,新田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群众受益保障。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式发展和订单式联结以及项目契约式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受益、产业前端受益、保护价格受益、利润返还受益、务工就业受益和股份合作受益。如湖南东升农场蔬菜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基地用工”的发展模式,农场和农户成为命运共同体,贫困户可以在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受益,被评为“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600多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土地租金500元/亩、耕地地力补贴175元/亩、保底工资3000元/月;部分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获得2000多元/亩的分红收入。截至目前,新田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已达650余家。

因地制宜育产业“一乡一业”有主导

新田县龙泉镇东升村的刘道忠八年前告别了离家在外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创办了秀峰无公害蔬菜开发公司,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产品全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在新田,人们把东升村的致富之路称之为“东升模式”。

新田特别注重将各村产业纳入到全县的主导产业上来,将发展产业与集体经济联系起来、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起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园”(建设10个重点产业园区)、“百社”(在全县103个贫困村建设100个合作社)、“千户”(1000户产业脱贫致富典型)、“万人”(带动1万人脱贫),形成规模效益。

该县扶持10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一乡一业”。重点建设东升蔬菜、金盆油茶、温氏生猪、硒锶产业、远鸿食用菌、陶岭辣椒、新田大豆、百优特八月瓜、高档富硒大米产业园区。在新圩镇三占塘村实施的富锶矿泉水开发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矿泉水4.6万吨;恒丰粮油和三箭农业依托园区富硒土壤资源,建立了1万亩富硒大米生产基地,是省农委确定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可直接解决1200名贫困人口就业。金盆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06万亩,金凤神油茶深加工工厂年产茶油400吨,产值1亿元,可带动贫困户310户,解决贫困劳动力1000人以上。“陶岭三味辣椒”农旅结合示范园,依托“陶岭三味辣椒”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在陶岭镇打造集辣椒种植、加工、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于一体的高标准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开发剁辣椒、味香辣酱、香辣牛肉酱、香辣鱼仔等系列产品10余个,带动近20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陶岭镇仁岗村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陶岭三味辣椒)示范村。

同时,新田扶持“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村一品”。安排709万元资金,扶持新型经营主体145个,共计带动2245户、7857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103个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实现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同时,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发展光伏产业。全县103个贫困村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个贫困村发电站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4万元以上。目前集体收入达到和超过3万元的村有115个,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此外,新田扶持“千户”贫困户致富典型,投入1060万元,对在家务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515户、40274人进行产业直接扶持。2018年,按照《新田县2018年产业扶贫直接奖扶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产业直接奖扶资金投入,各行政村每村培育5户以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典型,全县培育1150户贫困户产业脱贫典型,每户奖扶1500-5000元,通过典型引路,带领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富硒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依托农村淘宝、京东电商、1号店、绿湘网络等平台,2017年完成农产品销售额3.5亿元,“醋水豆腐”“三味辣椒”“万家鹅业熟食”等农产品在网上非常畅销。

完善保障机制防止脱贫后返贫

“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要对全县103个贫困逐一分析研究,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确保不留死角。”新田县长秦山成表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关键在机制上要予以保障”。

首先,为了加快土地流转,新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狠抓土地流转“一平台三体系”建设,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7.5万亩,涉及流转农户5万余户,其中贫困户2万余户。创新湖南省新田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模式,发放贷款3亿元,农地抵押贷款工作成效领跑全省。

同时,为了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新田县财政每年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重点投入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按贫困户实际种养情况,直接对生产成本资金给予“以奖代扶”,对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实现产业资金帮扶全覆盖。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抽调10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支持农(林)企业安排贫困农户就业。

在要素供给上,新田进行了多元投入,以项目引领、示范带动的方式,争取到建设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林产工业园、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并引进集商品贸易、展览展示、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健康休闲和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总投资过20亿元的中农批电商湘南现代农旅文化小镇项目,开创新田农特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新格局。

此外,在产业服务机制上,新田引导成立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有效解决贫困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省万名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一户培养一名产业工人”等工程,组织以贫困户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陶岭三味辣椒”和“新田大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新田五月黄”等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新田大豆”成功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公用品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偏远山区产业扶贫的新田样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7/6271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