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蛙、稻三者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听说过鸭稻、虾稻、蟹稻,你听说过鸭蛙稻么?
在长江九曲回肠的最弯处——湖北荆州石首地区,有这样一个小镇,从5年前开始,探索在稻田里养鸭放蛙护卫水稻生长,并汲取传统农业精华,种植红花籽适时翻耕沤泡,既能肥田又能有效为水稻除虫抑病。这种绿色生态的种植模式,可以做到全程不用农药和化肥,既省工节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种出的稻米更香,农民的种植收益还实现了翻倍增长。
该模式先后吸引了亚非拉4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交流取经,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纳入《中国中部欠发达传统农区绿色转型发展方案》,向国内外复制推广。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不同寻常的鸭蛙稻里有什么样的“绿色密码”。
1
两大“高手”轮流护卫生长全程无需用农药
“湖广熟,天下足”,位于石首市西南部的团山寺镇,正是长江岸边有着千年种植文明的鱼米之乡。进入十月份,水稻陆续成熟,眼下家家户户忙着收割、晾晒稻米,忙碌的场景处处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水稻收成不错,比去年还要高一些。”种了十多亩水稻的团山寺镇长安村村民郑孝春向记者细数这一年的收获——这一季的水稻亩产五六百斤,看似不多,但实际上在两个月前,郑孝春已经收过一季稻了,头季稻亩产接近1000斤。
原来,郑孝春种的是一种两收的再生稻,别看再生季的产量不算高,但价格却比头季稻高不少,头季稻收购价每斤1.15元,再生稻能卖到2元钱一斤。“再生稻生长时期的光照、气候条件更适宜,养分积累好,米也更好吃。”郑孝春解答了记者的疑惑。算算收支账,郑孝春今年一亩田的纯收益可以达到1600元。“基本上头季稻就能抵了成本还能少赚点,再生季的稻米就是纯赚的了!还有产量更高的,每亩收益能到2000元呢!”
记者了解到,今年当地稻谷的价格比往年要低,市场价也就是每斤1元出头,郑孝春和其所在的长生水稻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谷不仅不愁销路,直接被石首荆襄九郡米业收购,价格也比普通的稻谷高。之所以能卖上好价钱,离不开鸭子和青蛙的功劳。
“我们种的水稻叫鸭蛙稻,在插秧后两周左右就放进去小麻鸭,鸭子在田间可以活水通风,吃虫除草,等到水稻抽穗后,就把鸭子赶上来,再放进去几十只虎斑蛙,可以控制后期稻飞虱和其他虫害。”郑孝春说,以前种水稻病虫多,杂草也多,打药施肥费工费力,一亩田能赚个七八百元就不错了,现在种鸭蛙稻,不用打药,也不用化肥,种上绿肥再用点有机肥,用工和投入成本少了,种的水稻还好吃,收益也比以前多多了。
“鸭蛙稻可以说是鸭稻共生模式的升级版。”长生水稻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松林向记者介绍说,2014年在学习鸭稻共生绿色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地特点将青蛙纳入进来。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大棚基质育机插秧,统一管理进行绿色再生稻生产,通过种植绿肥、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稻田养鸭、施用有机肥,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追捧。石首荆襄九郡米业与合作社签订了10年的产销合同,再生稻头季按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4元收购,再生季按每公斤4.0元收购。鸭蛙稻的种植规模也逐年递增,从一开始的570亩,扩大到了今年的2100亩。
2
把“老办法”又捡回来解决了稻田除草难题
走进过脉岭村四生合作社的五彩鸭蛙稻基地,只见田里收割完的水稻丛间,长满了星星点点的小绿苗,这可不是杂草,而是农户精心种植的红花籽,也叫紫云英。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农户都是种植红花籽绿肥和堆肥作基肥,后来化肥逐渐替代了绿肥,现在我们把以前的‘老办法’又捡回来了。”石首市植保局局长孙贤海告诉记者,种绿肥不仅有肥田、固氮的作用,有利于健壮水稻植株,提高抗病虫、抗倒伏能力,而且在冬春季节可以挤占杂草生存空间,适时将其翻耕沤泡,可以有效杀死稻桩中的越冬虫蛹。
“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将绿肥翻耕之后要晒7~10天再灌水沤泡、整田插秧,这样绿肥腐烂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害虫,显著抑制杂草和病害,这也是一名92岁的老农向我们传授的经验。”孙贤海说。
鸭蛙稻之所以能做到全程不用农药,除了通过鸭、蛙、绿肥来抑制病虫害,其他技术和设施的配套辅助也必不可少。孙贤海详细介绍说,大棚基质集中育秧,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等技术对种子、苗床土和秧盘消毒,有效阻隔了病虫害,减轻叶稻瘟病、穗颈稻瘟病等病害发生,秧苗更健壮。田埂边种植香根草,其独特香味能吸引水稻二化螟害虫集中产卵,降低二化螟幼虫成活率。加之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杀虫灯区域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等主要害虫减轻危害40%~70%。长安村连续三年每个诱捕器年均诱蛾量从35头下降到3.3头,充分说明鸭蛙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实现了区域内害虫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鸭子在田间来回运动取食和脚踏活水除杂草,使泥浆附着于稻株茎基部,还能起到一定阻隔纹枯病侵染的作用,同时鸭子在田间吃蛾、吃飞虱,干扰蛾子交配产卵,能有效减轻虫害。”孙贤海表示,普通田块通常运用“一封二杀三补”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至少要用三次药,除草难度大,而且容易产生抗性,而种植绿肥及翻耕沤泡,再加上后期投放的工作鸭共同作用,田间少见杂草,高效解决了当前稻区化学农药除草难题。
今年,农业技术部门对鸭蛙稻田块和普通田块进行了系统对比调查,长安村鸭蛙再生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生产模式,对比普通施药田块,病虫草害发生程度轻,全程不施农药,对病虫草害的防控效果还要高77%以上,成效非常令人鼓舞。
3
田间生态明显好了亩均增收千元以上
“五彩鸭蛙稻有机检测报告:检测项目100项全部合格!”10月18日,团山寺镇四生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严斌骄傲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五彩鸭蛙稻的检测报告。
严斌同时还是石首金祥米业的负责人,他引领带动过脉岭村的农户和长安村同步发展种植鸭蛙稻,并成功开发出了五彩鸭蛙稻、鸭蛙稻富硒香米,不仅鸭蛙稻香米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五彩鸭蛙稻还获得了有机认证。他的鸭蛙稻基地这两年先后迎来4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参观取经。
“平原地区适合种再生稻,丘陵地区我们就因地制宜发展紫米、糯米、红米等特色稻米。”严斌告诉记者,鸭蛙稻名气越来越大,头季稻米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七八元一斤,再生稻米能卖到一斤10元以上,可带动农户亩均增收千元以上。今后还将通过做糯米酒等稻米深加工,进一步提高稻米附加值。
除了自有的1000亩实验基地,金祥米业还跟农户签约8000亩稻田采用鸭蛙稻种植模式,技术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总结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规程,带动周边不少合作社和农户来学习、复制、推广。严斌明显感觉到,不用农药化肥,不仅为农民节本增收,田里的虫害比以前也明显少了,地力也有了明显恢复。
彭松林对此也有深切体会,“以前田间沟渠里都飘了一层绿苔,现在的水都是清的,有鱼有虾,还有小蚌,春夏季节田里能听到蛙声一片。生态环境好了,家乡也更美了,大家都说空气都变好了!”他说。
看到鸭蛙稻绿色种植模式的好处,农户的积极性很高,石首市政府也大力投资支持,2016年底市农业局投资30万元,建了15个中型大棚的育机插秧基地,投资17万元购买红花籽绿肥种子,在示范区种植6000亩绿肥,市畜牧局投资30万元,提供6万只稻田工作鸭鸭苗。
2017年,石首市召开市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支持鸭蛙稻绿色发展,提出了建秦克湖区域1.2万亩石首鸭蛙稻核心基地,建团山、高陵、久合垸、高基庙区域10万亩中国鸭蛙稻产业高地,每年从市财政单独列支3000万元,支持鸭蛙稻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申请鸭蛙稻中国地理标志地方品牌,争创全国水稻绿色发展先进县市。
“鸭蛙稻最大限度运用生态调控功能,实现大幅减药减肥、农业增产增收,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水稻绿色生产模式。”石首市市委书记刘忠诚表示,目前全市鸭蛙稻面积已达到1.89万亩,力争明年达到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