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津蓟高速九园出口驶出,沿九园公路前行,跨过潮白河上的千米大桥,再有十来分钟,便到了天津宝坻小辛码头村。
记者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目的金黄色。蔚蓝的天空下,成片的稻田,亮得醒目、黄得耀眼。
贴着“丰”字的谷仓、用稻草扎的水牛、喜庆的大红灯笼、飘扬的彩旗……10月19日9点,小村庄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宝坻区首届新米节在此举办。村接待中心的广场上,人流涌动、鼓乐阵阵。来自京津冀地区的四百余名游客齐聚于此,看文艺演出、收割稻谷、体验农事……在美食美景中欢庆新米节。
碾新米、尝新米是现场的重头戏。为了把最“鲜”的大米带回家,碾米机被游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大家的注视下,村民张大伯娴熟地将稻谷撒入槽中,随着机器的运转,一会儿工夫,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大米便新鲜出炉。亲眼见到“稻谷”蜕变成“香米”,来自城里的游客们兴奋不已。北京游客陈先生捧起还有些温热的大米,一边闻着淡淡的米香,一边对记者说:“第一次见到刚碾出来的大米,真是太难得了!”
“这米可真香,香甜细腻,嚼起来特别劲道。”富硒米、蟹田米、珍珠米、胚芽米、鳅田米、金稻米……在农产品展销区,展卖着来自宝坻区各街镇的十几个品种、品牌的大米。农户们将新米蒸熟,拿给游客们试吃,一排排电饭锅,散发出阵阵香气。游客们品尝着香喷喷的米饭,赞不绝口。“去年头一回来,米买的不多,这趟来特意多买一些。”听说小辛码头村的稻谷开镰了,市民陈先生一大早就从北京赶过来,买了一百公斤新米,除了自己吃,还要送给亲戚朋友尝鲜。
小辛码头村位于素有京东“鱼米之乡”美称的宝坻区黄庄镇。作为天津水稻主产区,宝坻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其中,黄庄镇有8万亩,黄庄大米不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黄庄镇种植水稻已有几百年历史,现在,光我们村就有2750多亩水稻。”小辛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徐江说。除了漫步稻海,体验农事,记者看到,稻田里还散养着河蟹和小龙虾。徐江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镇里开始大面积推广稻蟹米立体种养。利用螃蟹吃掉田间杂草害虫,其排泄物又可以肥田,整个过程不再使用化肥农药,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增收后的小辛码头村并没有止步,村民们还将稻田开发拓展到文化层面,借稻田来打造乡村旅游。“近年来,我们打造了千年古渡小辛码头、潮白渔村李宦庄两个特色旅游村。从效果来看,通过将农业和旅游结合,二者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黄庄镇党委书记商芳颖说,目前,稻米亩产能达到500公斤,以前每公斤米也就卖1块多钱,现在新米价格根据品种和包装的不同,每公斤在6元到20元左右。去年,中农和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京东金融达成合作意向,成为华北地区首个网上众筹村,稻米价格卖到每公斤10元左右。加上混养的虾蟹,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
如今,宝坻区稻田立体种养面积已达5万亩,套养品种涵盖河蟹、泥鳅、龙虾、甲鱼、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水蛭等十余个,成为京津冀稻渔养殖面积最大的地区。“宝坻黄板泥鳅”“宝坻宽体金线蛭”“有机泥鳅”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津市著名商标的称号,产品销往韩国、日本,市场占有率达到40%。“黄庄洼大米”“八门城”“津宝欢喜”“津宝地”“袁黄”等大米品牌享誉京津冀。鸿腾水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电驱石碾低温冷轧稻米深加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蟹田米还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唯一指定用米。
“随着天津市整体打造小站稻区域公共品牌,宝坻区将全力推进小站稻育种、生产、加工和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宝坻区农委主任庞永安说。
丰收时节,喜看稻田千层浪,宝坻万亩稻田,从深藏乡村无人识,到如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沃土,笑得最灿烂的是稻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