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疆昌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新疆日报  浏览次数:8737
内容摘要:秋收时节,一望无际的棉田里,一辆大型采棉机在忙碌作业。这是我们刚购进的进口打包式采棉机,一天能采棉500亩。在新疆昌吉国家
       秋收时节,一望无际的棉田里,一辆大型采棉机在忙碌作业。“这是我们刚购进的进口打包式采棉机,一天能采棉500亩。”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老龙河示范区,新疆恒丰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兴农场)总经理胡庆文告诉记者。

恒丰公司在昌吉市、阜康市流转了10万亩土地,主要种植棉花。“以1万亩棉田为例,需要600人连续干50天才能摘完。用2台这样的采棉机,10天就能摘完。”胡庆文指着采棉机告诉记者,机械采摘的费用为人工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持续实施,棉花种植得以规模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干什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胡庆文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公司相继拓展了养殖业、乡村休闲观光和葡萄酒加工生产等新业态,以“生态+科技+观光”的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打造的休闲观光区,日接待量最高近千人,用工人数高峰时接近百人。”胡庆文说。

家住昌吉市庙尔沟乡和谐二村的努尔道列提·沙尔散别克夫妻俩就是这种产业融合模式的受益者。两年前,恒丰公司对和谐二村的1.2万亩土地进行流转后,努尔道列提夫妻俩来到该公司,负责农场休闲观光区“迷你动物园”的动物养殖。“家里27亩土地流转1年收入1万多元,我俩在这儿上班,一个月收入加起来5500元,日子越来越好了。”努尔道列提高兴地说。

恒丰公司的发展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昌吉州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强华介绍,目前,昌吉州近一半的耕地实现了流转。像努尔道列提夫妻俩一样,流转后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村民基本上都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70%的村民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有的经过技能培训成为产业工人,有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就业。”李强华说。

近年来,昌吉州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旅游”,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新模式,全州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组织已达570余家,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分别有4个、39个、38个。截至今年9月,全州休闲观光农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带动农牧民3.5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疆昌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0/6231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