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东省青州市侯王村:以孝治村赢新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15
内容摘要:图为村里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图为村里举办的孝老敬亲活动。金秋十月的周末,记者走进山东省青州市侯王村,几位老人聚在村
 

 

图为村里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图为村里举办的孝老敬亲活动。

金秋十月的周末,记者走进山东省青州市侯王村,几位老人聚在村里的孝德文化广场上,一起抽着烟,打着牌,日子过得好不惬意。临近中午,几十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车浩浩荡荡地驶入村子,拎筐、摆摊的村民们热情地向游客兜售着自家种出的绿色农产品,笑声与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小村庄里一片繁荣景象。

难以想象,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经济落后、治安混乱的穷山村。地处青州西南山区的侯王村既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没有名扬全国的旅游胜景,可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小山村却每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侯王村用20年时间,把“孝治、孝兴、孝富”作为治村之策,用实际行动上演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劝孝故事,村子风气正了,村民心气齐了,干部谋发展了。昔日的散乱穷村如今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孝顺村,探索出一条“以孝治村”的好路子,为自己赢得了“新生”。

连父母都不孝顺,村子怎么发展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以孝治村,就是把一人的孝心变成全村人的孝行。谈起“以孝治村”的原因,侯王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最有发言权。

1998年11月,冯先家当选侯王村党支部书记。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冯先家这把火还没燃,就被村里成天上演的“父子纠纷”“婆媳不和”“邻里争斗”给浇灭了。据冯先家回忆,有时他一天就要跑三四户家里调解纠纷,村务工作根本没时间开展。

当年,村子里有一位古稀老人跟着女儿和上门女婿一起生活,两代人之间因为生活琐事稍有不合,女婿竟然将老人的衣服被褥打包捆起,扔到了街上,愣是把老父亲赶出了家门。闻听此事,冯先家怒气冲冲,他当即找来老人的女婿,批评教育了一通。虽然女婿认了错,也将老人接回家,可这件事在冯先家的心里却没过去。

上世纪90年代,村子里不少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都不如子女,吃的是剩饭剩菜,穿的也是淘汰的旧衣服,住的是又矮又小的偏房、土坯房,儿女们都住楼房、大瓦房。“这个风气必须得改,人人都只想着自己,连父母都不孝顺,人心不齐,村子怎么能发展”。冯先家前思后想,决定治村先从治孝开始。

侯王村303户人家,1017口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一个老人就关系一家,一家能带万家。用传统优秀孝文化提升村民精气神,把村里的老人照顾好,村里的人心也就拢住了。”冯先家说,以孝治村就是让孝心深入人心,用孝心凝聚人心,用家庭美德教育促进社会公德建设,形成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良好风尚;不仅如此,只有解决好了老人问题,村干部才能树立威信,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为了让孝心深入人心,村党支部把“孝”作为治村之策,大力弘扬孝文化,用孝心凝聚人心,以“孝”促文明,以“孝”带和谐,以“孝”谋发展,在全村大力提倡敬老美德,形成乡村“善治”。

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漫步在侯家村,良好的社会治安、文明清新的乡风、和谐的邻里关系,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以孝治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赡养老人的事没了,婆媳红脸的事少了,让老人住正房、住新房已然成了规矩,赡养老人已经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子女还常带着老人出去旅游。村里也把爱老敬老当作一件大事。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给老人发放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生活用品。

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可96岁的姜兴花和她四个儿媳30年间却处的宛如亲母女。“你别看我岁数大了,但孩子孝顺,儿媳一个比一个贴心,把我照顾得可好了,耳不聋、眼不花,我要争取活过100岁呢。”姜兴花乐呵呵地说。

2017年,侯王村村集体收入达1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580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农家乐、乡村游已开始运行,党建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合村并点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将孝行细化到每一件小事中

刚过9月,村民宋玉磊又要按家庭赡养协议书上写的,给他老父亲买生活煤了,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好多年了。“每年10月1号之前,按协议写的必须要把生活煤买好,给老爹送过去,准保不超期。”宋玉磊笑着说。

宋玉磊口中的家庭赡养协议书是侯王村落实敬老养老契约化管理里的一项重要手段。村“两委”专门印制并逐户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包括“给老人每月50元至200元零花钱、夏天必须有电扇或空调、每年为老人置办3身衣服”等,将赡养老人细化到衣食住行医等每一件小事中,孝顺老人在侯王村用这种方式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当年天天跑村民家里让人签协议的日子,现在在侯王村已经一去不复返。除了村民的自觉执行,也和村“两委”建起的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有关。

为了督促村民把赡养落到实处,村里设置“孝心监督台”,并坚持半年检查、年终评比制度。经检查达到标准的上“孝敬榜”,对个别不尽赡养义务的,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谈心教育或村广播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通过强制手段限期改正。

走进侯王村的大街小巷,90%以上村民家门口都悬挂着“孝德人家”和“慈孝人家”的牌子,不少家庭门口还挂着写有“慈孝之家”大红灯笼,村委院内看板上,有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和谐家庭标准和光荣榜……那么,这一个个名誉是咋评出来的?

老树春深更著花。侯王村成立了一支由37名老党员干部、退伍军人、退休教师、退休职工、有较高威望的老年人等组成的“五老”参事议事小组。他们虽没有编制、没有收入,却肩负着协助村“两委”工作、监督村委会和村务开支的重任,不仅定期要询问子女抚养费、医药费等的落实情况,每季度还要进行一次检查打分。赏罚严明的举措,在全村形成了一种孝亲敬老“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63岁的王修玉就是队伍中的一员。从2015到现在,他已经干了3年了。虽说每天辛苦奔走于村民家,干得也大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他却觉得,“能多少为村民办点事,就很知足了,觉得有意义。”

前些年,村里引进了一个大公司做体验园项目,可公司占地的时候,牵涉到村里一个农户的山楂树。农户漫天要价,赔偿价格谈不拢,眼看着大好的项目要搁浅,村“两委”决定派王修玉去谈一谈。因为在村里有威望,谈了几次事情就谈妥了。

“村‘两委’的工作大多都是和村民打交道,有时候,村民的工作不好做、做不通,第一时间就想到‘五老’小组,请他们上门跟群众做工作,效果特别好。”冯先家说,“五老”参事议事小组就是侯家村村民自治的“定海神针”。

目前,侯王村已经组织评选文明家庭、慈孝家庭201户,好婆婆70名,好媳妇、好儿女220名,每年九月九日老人节,村里都会举行孝亲敬老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孝老敬老的风气一天比一天浓厚。

在侯王村,有一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孝文化广场,里面张贴着数十个感人至深敬老故事。走进这个广场,如同进入了一个传统美德教育的课堂,一个个孝老敬老的故事,一副副慈善平静的面孔,通过这个阵地,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递到每户家庭,走入每个人的心中。

以孝兴村,孝美侯王能生金

以孝治村以来,侯王村的风气明显好转,呈现出了和谐友善的崭新氛围,村民的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升。冯先家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村里过去一两个月都完不成的事情,现在通知发下去第二天就能完成。”

近几年,村里环境发生了变化,硬化了村内道路和生产路,安了路灯,架了护栏,改变了“白天石绊脚,晚上黑洞洞,雨天两脚泥,旱季一身土”的状况。同时村里号召村民人人动手,美化家园,使“垃圾不落地,污水不直排”成为环境常态,“在家讲孝道讲文明,在外讲诚信讲道德”成为生活常态。

冯先家说:“以孝治村不仅让村里风气好了,人心齐了,还能以孝兴村,让村民富起来,乡村兴旺起来。”

2011年,侯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这个以孝闻名的村出名了。每逢周末,到村游览的游客多达七八千人,若碰上假期,村里更是游人如织。一些有眼光的投资商慕名前来,“拟投资1.7亿的黄巢洞景区项目,就是投资商主动找上门的。”冯先家说。

人心齐,泰山移。侯王村党支部依托丰富的青山绿水资源优势,推行“党支部+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2013年,侯王村成立了孝美侯王乡村旅游合作社、旱菜合作社等,流转土地464亩,把农家乐经营户、示范园项目方有效组织起来,组建一个利益整体,形成以有机果蔬采摘、生态旅游观光、农家休闲娱乐、孝文化体验、亲子教育为重点的“五位一体”发展路子,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现在全村建成17家农家乐,星级标准农家乐“侯王山庄”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近几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青岛打拼多年的冯中叶去年也回到村里做起了餐饮生意。“乡村旅游太火爆,去年开的饭店,没几个月就开始盈利。游客多,生意好,明年再扩大下规模”,他说。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侯王村还与八喜旅游网等旅游机构合作,推出孝德文化体验游、自然生态风光游、农家生活体验游、青少年素质教育游、养老健康生活游等5大休闲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累计投入已达3000余万元。

“卖”风景更要“卖”文化。侯王村依托人文和地理优势,累计投入80余万元扶持资金,高标准建成侯王农民画创作培训中心,培训农民画创作人员758人次。

冯先家开心的说,我们将农民画发展与文化推广结合,相继举办“孝德文化主题农民画展”“画说仙境王坟写生创作画展”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展览活动,将农民画的文化牌打造为侯王村又一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省青州市侯王村:以孝治村赢新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0/622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