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塑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51
内容摘要: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湖北省交汇,冲积成肥沃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市,不仅是楚文化发祥地,还是湖北及
 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湖北省交汇,冲积成肥沃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市,不仅是楚文化发祥地,还是湖北及中部地区优势农业资源的核心区域,盛产水稻、水产等农副产品。

荆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所属的八个县市区全部紧邻长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荆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荆州调研时曾指出,荆州要发挥大农业区、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今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建议,作为淡水鱼产量全国第一、水稻产量全省第一的农业大市荆州,可建设“双水双绿”(绿色水稻、绿色水产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重塑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7月履新的荆州市委书记何光中表示,荆州将加快打造长江大保护荆州示范带,以质量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使荆州尽快步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轨道。

探索“双水双绿”新型种养模式

过去,为保障重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我国粮食、渔业生产一直将产量放在首位,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资源环境负担日益沉重,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湖北兴起了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代表的稻田种养,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此基础上,华中农业大学的院士、专家提出推广“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张启发介绍,“双水双绿”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实行稻田种养,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产品,通过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

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监利县为重点大力实施“双水双绿”产业发展战略,准备通过3年努力,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种养融合发展,荆州适宜地区3年全覆盖,监利适宜地区两年全覆盖。

荆州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地级市,水稻面积65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12万亩产量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荆州市副市长邓应军表示,荆州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更有信心建设好“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推进“双水双绿”工程,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作示范。

荆州各地纷纷强化对“双水双绿”的政策支持。荆州市、县(市、区)两级均成立了“双水双绿”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荆州区对新建连片500亩以上的基地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监利县每年落实财政“以奖代补”资金3500万元,用于支持“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及“监利龙虾”直营店,今年又在全县实施小龙虾保险财政补贴试点,每亩保费60元,财政补贴50%,保险赔付1500元/亩;公安县设立了首批2000万元“双水双绿”产业发展基金,并将逐年增加……

抓住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异常火爆,全国稻田养虾同样也呈现井喷之势。

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院长、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分析,在产业快速发展中,如果过度追求规模和利益,极易产生偏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应建立“双水双绿”产业联盟,实行“研、产、销”一体化,通过三产融合打造“稻虾田园综合体”、营造“虾稻文化”、重塑“鱼米之乡”。

荆州市把培育典型样板作为加快发展“双水双绿”产业的重要举措,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不断提升种养基地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以典型示范促进样板区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2014年前,监利县稻田综合种养只有6万亩,2017年仅稻虾田就突破50万亩。如今,“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监利县遍地开花,形成了市场、主体、农户3方利益联结机制,与华中农业大学实行校县深度合作,推动全县小龙虾走向全国市场。

监利县委书记黄镇说,监利将坚守生态底线,深耕生态种养体系。通过稻虾、“再生稻+绿肥”、稻鸭、稻蔬等模式,示范引领农户开展绿色种植,确保产地绿色、产品绿色、加工绿色、包装绿色、品牌绿色,让监利绿色产品叫得更响。

荆州市坚持不懈抓农业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参与“双水双绿”基地建设。5月31日,荆州市农业局与重庆聚立信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病虫害生物防控领域推广先进技术,打造“双水双绿”生态防控“荆州样本”。

为确保产业绿色发展、健康发展,荆州市突出标准优先,全产业链推进,着力实施“双水”产业优化布局、“双水”良种繁育、“双水”技术创新、“双水”产地净化、“双水”龙头培育、“双水”品牌创建、“双水”产品市场开拓等7大工程。同时,要求所属县市至少举办一个万亩示范片,集成标准、技术、项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

松滋市涴市镇鑫满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稻鳅蛙共作”模式,辐射带动涴市镇、沙道观镇及其周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洪湖宏业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方式建立稻田养虾基地13727亩,带动431户农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沙市区荆香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推进林、果、稻、鱼(虾、鳅、鳖)6300多亩的立体综合种养……

据荆州农业局统计,“双水双绿”基地每亩可增收3800元,到2020年全市稻虾连作、稻渔种养面积达400万亩,农民仅此将增收152亿元。

做强“荆楚味道”等绿色品牌

荆州已有280万亩稻田开展综合种养,面积在全国领先,小龙虾产量约占全国的26%,在全国小龙虾产量排名前10位的县市,荆州占有4席,但荆州小龙虾养殖、加工、餐饮等环节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品牌竞争力不强,如何让荆州产小龙虾和水稻“量价齐飞”?

荆州市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节会,打造“双水双绿”生态绿色品牌形象,扩大“荆楚味道”精品农产品公共品牌和“荆州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产县市区将建设3-5个小龙虾全国知名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打造一条小龙虾餐饮特色街,推出1-2个地方品牌。重点创建一批具有湖区特色的虾稻米地域品牌。继续办好“荆楚味道小龙虾节”,争创“中国鱼糕之乡”。以“福娃”“洪湖浪”等品牌为基础,打造一批全国知名虾稻米品牌。

今年上半年,监利县成功举办了第2届湖北·监利小龙虾节;“洪湖清水”被授予“中国名虾”称号;公安县“闸口小龙虾”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陵县“礼小龙”虾卖上了南航成为航空食品;今年世界杯期间,10万只荆州小龙虾搭载中欧班列出口俄罗斯。

荆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黄君表示,“双水双绿”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生态、绿色,在产业发展中,荆州将切实注重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培育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双水双绿”核心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标准较高、管理规范的种苗繁育基地,同时加强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在“双水双绿”种养基地开展示范和推广,全力打造“荆州小龙虾”和“荆州大米”品牌。

“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荆州市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长江水产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协作,依托以打造“中国绿谷”为目标的荆州高新区这个国家级大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动工建设江汉平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3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签约合作。筹备成立“双水双绿”产业研究中心。

荆州市市长崔永辉表示,“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荆州要依托优势资源,做强做大做优绿色产业,这是当前荆州加快乡村振兴的最大着力点,要围绕新平台、新主体、新模式、新品牌发力,让更多“荆州制造”行销湖北、畅销全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重塑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20/622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