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它身边,一座规划范围面积达5.5平方公里,集总部基地、交易会展、成果转化、休闲观光、科普旅游及种业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第一个以种业为产业特征的特色小镇正在迅速崛起。
出奇招:建设国际种业中心
广州不仅拥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在国内种子科研不少领域中实力超群的“种子”队伍,凭借千年商都的雄厚底蕴,更是成为中国种子进出口的重要窗口。提升广州枢纽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双重诉求,让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建设设想水到渠成。
虽然呱呱坠地还不到两年,但襁褓中的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展开了腰身,广州国际种业中心的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到广州种业小镇考察的企业或机构超600家,已完成注册手续的有15家,即将签约的有30家,在谈的有82家。作为一枚强劲跳动的心脏,广州国际种业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小镇揭牌。3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小镇正在办理注册手续。试验用地流转面积达600亩。作为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广州国际种业中心的平台品牌效应正在释放。第十六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在广州种业小镇设立会场,展出品种两万多个,室内外展区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参展企业600多家。
育动能:加快都市农业发展
2017年,广州农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32.9亿元,比1978年的7.99亿元增长50多倍。然而,横向比较,在同期2万多亿的GDP基数面前,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已经微乎其微。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广州有1144个行政村、260万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土地面积占比约八成。如何将城市综合实力的优势转化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自觉,如何让农业的基础地位、生态作用、保障功能得以更为充分体现,如何在城乡融合深度推进的过程中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回答这些问题,同样是广州必须完成的历史蝶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加快都市农业发展,也是广州破解新时代“三农”方程的一把关键钥匙。6家国家级、26家省级、122家市级、126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0家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构建起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广州方阵。2017年,全市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4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27亿元,专业市场交易额428亿元,实现净利润21.6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企业52家,资产过亿的企业51家。
本着五指握拳、串珠成链的原则,广州规划建设了从化万花园等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并累计投入1.92亿元通过竞争性分配支持各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8个园区建成约10万亩,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引进各类农业企业500多家,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约4万人。
大河涨水小河满。产业兴旺带来的是高高鼓起的农民腰包。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8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04元,同比增长9.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0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相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领跑态势。
增价值:多元路径打通“两山”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的“西塘人家”成了“网红”景点。这让经营者黄生有些始料未及。“当时和几个朋友决定投资这个民宿项目,原本只是想‘玩一玩’,没想到能这么火,还没开业,一个月内的房源就被预定一空。”他说。
襟山带海的独特地形,千万人口的庞大需求,在广州“碰撞”出乡村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雄厚而活跃的社会资本,更为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机制路径提供了市场活水。与此同时,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维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从化区,在一场以城乡清洁为主题的“洗脸”工程之后,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为目的的217个重点整治项目、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要旨的“仁里集”基层智能治理平台建设,正在从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塑造着“美丽从化”的全新形态。
在增城区,“万家旅舍”这一乡旅区域公共品牌之下,650家民宿主体争妍斗艳、各显神通,累计客房8827间,床位13240张。按年平均开房率50%和年平均房价200元/天测算,一年下来,客房收入达到3.18亿元。“仅2018年春节期间,派潭镇上九陂村北山社万家旅舍及农家乐收入就达到54.12万元。”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董莉告诉记者,“万家旅舍”中,约70%为农户自营模式,对农民增收的助推作用十分显著。在荔城街莲塘村,35家“万家旅舍”抱团发展,吸收本村和周边村民约300人从事乡村旅游,利润百万元以上的业户有五六家,村里的人均收入在5年内翻了3番。而在广州,全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近1800家,从业人员约3.2万人,吸纳农民就业约2.9万人,接待游客约78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