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铲除贫困土壤播撒幸福种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40
内容摘要:阿克苏,天山南麓的西域边城,邻五州而接两国,自古为东西贯通、文明交汇之地,3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这座寓意清澈奔腾之水的城
 阿克苏,天山南麓的西域边城,邻五州而接两国,自古为东西贯通、文明交汇之地,3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这座寓意“清澈奔腾之水”的城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7倍,城市命名更多来源于人们的美好向往。

集偏远地区、干旱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的诸多限制,导致阿克苏长期以来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缺口较大,成为国家认定的深度贫困地区。

事虽艰,为者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自治区部署,深入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谋划,调动各方力量,万众一心攻坚,累计脱贫20.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降低为13.2%。当前,全地区正向着2018年贫困发生率降至3.6%的目标挺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阿克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地区社会稳定和边疆长治久安的基础和根基,更是阿克苏200多万各族群众的热切期盼。”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要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阿克苏虽然地处南疆,但不等不靠不能谈条件,发扬柯柯牙精神,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脱贫任务。

日前,记者来到阿克苏,探系列精准扶贫新路径,察整套造血式助农增收新机制,看阿克苏如何实现既重短平快、见实效、真脱贫,更重谋长远、强动能、求振兴。

抓住脱贫与振兴“同类项”,因地制宜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基底

滋润着南疆绿洲的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内陆河,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阿克苏汇流而诞生,流域内灌区因此获得了宝贵的水资源。得益于此,阿克苏成为了中国棉花之乡、新疆优质粮果油畜基地。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比超70%、农业经济比重近1/3的地区,阿克苏发展产业脱贫不能脱离农业来进行,也必须依靠农业来进行。

对此阿克苏地委、政府有着清晰的认识。“乡村是阿克苏推进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主战场,棉花、林果、畜牧、务工是阿克苏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刘洪俊说,抓好、抓牢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转移就业和创业两项工作,不仅可以确保3年内彻底脱贫,而且能够在未来30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

然而,无论是要摆脱深度贫困,还是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水平滞后的这块致命短板必须补齐。可与中东部平原地区相比,地处西北边陲的阿克苏,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却是一山放过一山拦——

农民技术水平低与调结构、提质量要求高之间的矛盾怎样破解?具备初级产品生产能力与缺乏产品加工、销售渠道之间的鸿沟如何跨越?外销所需的包装储运与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之间的错位怎么弥合?

十九大以来,阿克苏从地区到市县区,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指挥棒”作用,调动金融和保险的支持与保障效力,借助对口帮扶地区的项目与市场资源,重点引进、发展贫困人口能稳定受益的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

种好“一篮菜”,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短时间内让贫困农民生活好起来?经过调研探索、试点试验,地委、行署认为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好的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是最佳选择。

“过去村里的农民不种蔬菜,普遍没有科学种植技术和入市销售经验,贫困户也无力投资。”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党委书记刘彦龙说。

同样的情况,在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推广黑木耳栽培的初期也出现了。“村里地下水丰富、核桃与红枣种植面积大,每年产生的大量果树枝条可以作为优质菌棒原料,非常适合林下菌养殖,可以实现一块地两份收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托万克麦盖提村工作队副队长阿里木江·吾斯曼说,但黑木耳栽培在村里是新生事物,需要前期投入和技术,很多贫困户不接受、不相信。

针对贫困户不善种的实际和不敢种的疑虑,驻村扶贫工作队、基层党组织、农技部门等联手,免费修建设施、提供设备、发放种苗、培训技术、开展示范、跟踪指导、组织收购。结果一季下来之后,一亩蔬菜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黑木耳的亩均效益更是超过了8000元,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很快调动起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短短两年,阿克苏地区贫困户种蔬菜的面积已达到19151亩,其中今年可以脱贫的贫困户“户均一亩菜”,一大批种菜、养菌能手逐渐成长。

“阿克苏的蔬菜产业扶贫方式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新形成了以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封闭运行为特点的机制。”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邓选斌介绍说,这种采取“国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销模式,是根据财政资金保障的机关、学校食堂需求形成订单,通过区域统筹一村两、三个产品,由各村贫困户组成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生产,经地区粮油购销集团牵头收购、配送而形成的闭环产业链。

目前,在阿克苏地区粮油购销集团公司、13927户贫困户组成的140个合作社和1055家食堂之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销售、消费链条,实现了扶贫资金精准高效使用、企业与合作社购销盈利、贫困群众劳动增收的多赢局面。

建好“一个厂”,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种植蔬菜、木耳,让贫困农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是直接、稳妥、见效快的举措;进一步让农民持续富起来,则要把区域整体产业化水平提上去,在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积温高、灌溉条件好的世界级宜棉区,阿克苏的长绒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因此被确定为地区脱贫攻坚“一黑一白”两大产业之一。

要承担起助农脱贫增收的重任,除种植收入外,关键在于做好棉花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立于2010年、规划面积54.5平方公里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已成为拥有入驻企业383家,就业人口接近5万的大型纺织基地,今后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

除了纺织,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农村地区靠近原料产地、劳动力成本较低、政策优惠扶持力度大的优势,纷纷在乡村建厂。

有着“苹果王国的王者”之称的阿克苏苹果,由于冰川融水浇灌、沙性土壤栽培以及大昼夜温差、高海拔环境生长,极高的糖分堆积出独一无二的冰糖心。其实,阿克苏作为新疆优质林果资源基地,味甜汁多、含糖量高是这里众多水果的共同特点。

为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自治区林业厅的帮助下,阿克苏乌什县成功与北京汇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包括1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大型果汁果浆生产线在内的项目将落户于此,建成后可以提供一万多个扶贫就业岗位。

培育脱贫与振兴“火车头”,党建引领强化乡村发展组织保障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歼灭战,加强组织领导、建强基本战斗堡垒是保证,能征善战的党员干部是关键,只有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才能实现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县级党委和政府是脱贫攻坚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脱贫的总指挥部,必须带领全县干部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信心和决心。”阿克苏地委委员、乌什县委书记王凯旋说,乌什县在人力调配上,整合最优秀、最能“打”的干部充实扶贫力量,县级领导定点联系46个深度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全覆盖,7000余名干部一对一帮扶1.5万户贫困户,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全部登记造册,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乌什县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泉”的美誉,县城中心的燕泉河碧水泛波,河岸绿树掩映,来到这里让人忘却城边戈壁沙漠的贫瘠荒凉。然而,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一年前这片优美的城市水体景观,还是一条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布的臭水河,沿河住着破旧房屋的群众大都生活贫困。

既要改善生态环境,更要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脱贫致富,条件却只有一条臭河,怎么办?面对人民期待,2017年乌什县委决定变废为宝,发动干部招商引资,对燕泉河实施污染治理,分两期完成河岸两侧棚户区改造;与此同时,政府还出资200万元购置旅游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皮划艇等旅游设备,投资500万元修建售货亭等旅游设施,创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现在,随着燕泉河恢复昔日容貌,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贫困户都搬进水景公寓楼,成了环卫工人、观光车驾驶员、零售亭售货员,有了稳定收入。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村是主战场,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尤其要加强农村第一线的组织领导。

“工作队做的好事比架子上的葡萄还多”“工作队帮我走上了致富路”,走进阿克苏的贫困村,这样的夸赞不绝于耳。村民所说的工作队,全称叫“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是自治区在2016年探索出来的扶贫工作机制,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进驻。工作队由区直和中央驻疆单位、地州市、县市区等的机关干部组成,他们常年住在村里,做给贫困群众看、带着村民一起干。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工作队入驻两年多以来,从基础设施到产业项目,从思想观念到技术能力,全方位发力开展扶贫。目前,村里已经建成了73套能发展庭院经济的安居新房,成立了牛羊托管养殖、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农民农技服务队、建筑施工队,引入了制衣和家具卫星工厂,筹建了托儿所和幼儿园,开设了鼓励创业经商的便民巴扎……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家家有种植、户户有养殖、人人有活干的稳定脱贫、富民目标,即将成为现实。

基层党员队伍是脱贫攻坚的先锋队,阿克苏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将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过去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也成为了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

走进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委会的便民服务中心,两侧墙上贴满各色小旗的评比公示栏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村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激励措施,分别按周、月、季度对村民小组、小组干部、十户长、村干部、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进行考核评比,既颁“流动红旗”,也发“警示绿旗”,对于年度优秀的小组或个人分别奖励5000元和1000元。

“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是能够促进村子长远发展,带领村民长期稳定致富的好举措。”驻托万克麦盖提村工作队副队长阿里木江·吾斯曼说。现在村组干部工作热情很高,无职党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在开展集体经济、农业生产、清理土地、修渠通淤、国语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彻底改变了过去村里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的局面。

优化脱贫与振兴“心动能”,智志结合激活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由于区位、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阿克苏整体社会发育水平和文明程度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一些深度贫困村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一些陈规陋习还在沿袭,严重制约发展,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扶志、扶智任务紧迫。

在中组部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学东看来,要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提升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托万克麦盖提村的主街上,一座现代化的中心学校已基本落成,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场一应俱全。在阿克苏,从地区到县市、从乡镇到农村,地段好、环境美、建设水平高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学校。

据了解,在阿克苏保障脱贫成效“三个加大力度”举措中,教育被排在了第一位,目前已经构建了包括15年免费教育、中专与大专学历教育、农村居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实用技能培训在内的体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同胞转移就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工具,是融入国家整体发展不可获缺的条件。过去阿克苏农村地区很多群众不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中国语老师缺口也很大。然而,近两年阿克苏在自治区率先开展学校课程设置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村民国语培训,情况开始有了很大改善,在采访路上碰到的小学生都可以用普通话与记者打招呼。

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同等重要的,还有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职业技能,这既是培育地区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对产业的支撑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贫困户就业脱贫、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发生的核心手段。

在阿克苏市区,几所职业教育学院已经建成。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一项与西南石油大学开展的校地合作协议达成,而从产生合作意向、做出合作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全面合作,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

王学东为记者还原了整个经过:

——上午,地委书记窦万贵主持会议,与来访的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孙一平一行展开座谈,双方沟通交流合作意向;

——下午,由自己召集阿克苏各相关部门,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与大学代表团商讨合作细节、形成合作方案;

——下班前,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主持签约仪式,正式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这一校地合作的“阿克苏速度”将在不久之后,为阿克苏带来新的宝贵教育资源。

此外,通过加强宣传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阿克苏已经是被实践证明的相当有效的办法。

靠着卖凉皮月收入过万元的努尔比亚·安瓦尔、在家门口种黑木耳一季度收入2万多元的赛买提·沙布尔、参加纺织技能专题培训班成为纺织工人的古丽努尔·伊迪热斯夫妻、主动外出参加公路养护工作实现脱贫的阿不都热伊木·希库尔……翻开阿克苏地委宣传部组织汇编的《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册》,通过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特色种养等方式富起来的贫困户不胜枚举。

“凝聚各方参与脱贫攻坚的共识,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使命在肩。”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云凤说,为了让信心不够、意愿不足、动力不强的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弘扬勤劳致富美德,鼓励劳动、鼓励就业,宣传部每月设定不同的脱贫主题,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通过宣传册、宣传栏、微信、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传递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听说做公路养护员5个月就能赚2万多元,我也想外出务工多挣些钱。”在脱贫事迹宣传的影响下,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托帕克阿热勒村村民阿合尼亚孜·托乎尼亚孜转变观念,报名成为了一名护林员。

在阿克苏,脱贫的汩汩清泉正在流向最偏远的村庄,将那里世代的贫穷痼疾浸润、溶解,而涌动的甘泉,也润泽、促发着乡村振兴的种子破土、萌芽,贫困的沙漠中,一片繁荣、富裕的绿洲正在成长、扩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铲除贫困土壤播撒幸福种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17/620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