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阆中古城探索“曲艺+旅游”新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157
内容摘要:姜昆现场手书大笑古城四字。阆中曲艺葩启动,专家研讨古镇古城品牌文化。文化古镇、古城如何形成旅游目的地独特的品牌形象,延伸
 

 

姜昆现场手书“大笑古城”四字。

 

 

阆中曲艺“葩”启动,专家研讨古镇古城品牌文化。

文化古镇、古城如何形成旅游目的地独特的品牌形象,延伸景区产业链,同时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游玩体验?国庆前夕,四川阆中正式对外发布“大笑古城”IP,同时启动2018阆中曲艺“葩”品牌文化节。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中历史最为悠久、最有特色的阆中古城,正以打造泛娱乐时代“文创+旅游”新模式来回答以上问题。

名角亮相精彩多

“笑有千百种,大笑在阆中。”近日,阆中市举行“大笑古城”IP新闻发布会暨2018阆中曲艺“葩”启动仪式。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文化部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奇志等曲艺表演艺术家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大咖云集,带来了相声、口技等精彩的表演。

姜昆一来到现场便引得全场观众一阵欢呼。他现场挥毫泼墨,手书“大笑古城”4个大字,拉开了2018阆中曲艺“葩”品牌文化节的帷幕。

“事不过三,我们有四。”姜昆对此次“大笑古城之大闹古城、大秀古城、大话古城、大喜古城”四大系列品牌子活动充满了期盼。

姜昆说,阆中文化旅游势头强劲,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应更超过以往。“有千年古城,有世界级资源,我有信心把这个活动搞好。”姜昆建议常态化举行曲艺比赛,每周比,每年赛。

李金斗将“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的牌匾授予阆中古城,并将指导古城打造10家曲艺小剧场,实现跨界发展,开创“曲艺+旅游”新模式。

活动中,著名相声演员奇志携爱徒张伟现场表演了相声《祈福》,轰隆隆的火车轰鸣声、牦牛的叫声、婴儿的啼哭以及布达拉宫的诵经声简直让人“声”临其境。奇志表示,阆中可以用曲艺的形式,演绎阆中故事,“在阆中街头小巷打着金钱板、说着相声、哼着民间小调、说着阆中故事,让古城充满袅袅仙音。”

探索“文旅IP”新模式

活动现场,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古城文旅IP“大笑古城”。据介绍,“大笑古城”IP旨在传播阆中文化,将阆中打造成开放式核心旅游区,让游客在玩儿的基础上能“吃到文化、看到文化、听到文化、感受到文化”。

在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东看来,从传统旅游升级到文化旅游,文化IP的发掘和价值延伸是核心,“未来中国景区旅游发展重要趋势就是IP元素持续升温,传统的IP即‘知识产权’,而旅游景区中的IP则可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游玩体验。”

张小东表示,作为泛娱乐时代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文创+旅游”新模式的文旅IP,“大笑古城”正是根据阆中古城特有的风光和历史文化打造,将景点与文化相结合,形成景区独特资产,挖掘市场潜能,通过不同形式让游客感受独特的历史文化,使景区实现价值提升,消费升级。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点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大笑古城”文旅IP总策划刘彦君认为,发掘优质IP之后,还需要发现并唤起文化需求,实现价值拓展。

为塑造“大笑古城”品牌IP立体感、纵深感,“大笑古城·阆中曲艺葩”品牌文化节亦于当日正式启动,根据阆中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建筑美食、民俗人文等独特资源,配套打造“大闹古城”“大秀古城”“大话古城”“大喜古城”四大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品牌的独创性及可持续性,实现多元变现、多次入园、跨界连接、持续造浪。

张小东介绍,阆中策划的“文旅IP”新模式与乌镇国际戏剧节、平遥古城国际电影节、凤凰古城国际艺术联展等大型品牌相匹配。“阆中古城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但是我们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唤醒,让历史活起来,用现代的手法去演绎,这就要找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反复比较,我们选择曲艺作为这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据了解,该活动启动后,将持续5年,致力于将阆中古城打造成为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让古城旅游走向世界。

“遇见阆中,便是遇见最美的风景。触摸阆中,便是触摸悠久的历史。”阆中市市长杨德宇表示,近年来,阆中始终依托资源禀赋,坚定文旅发展的特色道路,“本次推出大笑古城‘1+4’系列活动,正是希望曲艺文化进一步扎根古城、扎根阆中,通过‘资源、资本、创意’驱动,推动阆中旅游体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加速加劲。”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阆中古城探索“曲艺+旅游”新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016/618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