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文化已成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乌审旗秉持“让文化铸魂聚力,照亮百姓幸福生活”的文化建设理念,加快推进由文化资源大旗向民族文化强旗的战略转型,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培养一批文化人才、抢救保护一批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文化设施的“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凝心聚力。目前,全旗已实现城镇“十分钟文化圈”、农村“两公里文化圈”和牧区“十公里文化圈”,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草原的阅读“灯塔”
在乌审旗图克镇图呼乐岱嘎查,有一个地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灯塔”,这就是“牧民俱乐部”。
这间216平方米的俱乐部内,配有图书室、音乐室、网络室、阅览室、工作室。图书室里有介绍种植养殖新技术的科技类图书,还有政治、历史、文学、法律、生活、少儿教辅等各类图书。
牧民其日满拉图是俱乐部的主人。2009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的他出资40万元,创办了图克镇第一家牧民俱乐部。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挤满了渴望科技致富、渴望享受现代文明的牧民朋友。
9年来,俱乐部开展了40多次农牧民群众读书活动,经常举办文化讲堂、培训班等。旗内外参观“牧民俱乐部”的人数达到8000多人(次)。
牧民俱乐部丰富了牧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插上了依靠科技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翅膀。
牧民赛挡脑日布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从牧民俱乐部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料”,靠科学养殖致了富,去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
牧民俱乐部虽小,可以点亮草原人的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亦可以用知识传递大爱。“小而美”的读书会变成了气势磅礴的“时代书声”和助力牧区发展的“知识明灯”。
文化名片“敖伦胡日呼”
8月27日,乌审旗图克镇的巴音淖尔草原人头攒动,车马齐鸣。一年一度的乌审旗“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如约而至,草原儿女齐聚一堂,共享属于自己的文化大餐。
乌审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志明介绍,“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一旗一品”文化品牌,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鄂尔多斯草原上最耀眼的文化名片之一。
“敖伦胡日呼”系蒙古语,“敖伦”意为众多,“胡日呼”意为开会的地方。古时候没有固定的集会场所,每逢需要商讨事情,大家就会相约聚会讨论,凡是曾经聚会的地方,被称为“胡日呼”。199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乌审旗举办的文化那达慕被命名为“敖伦胡日呼”,之后基本年年举办,延续至今。
为了保持“敖伦胡日呼”的活力和创造力,“敖伦胡日呼”采取苏木乡镇轮流举办的方式进行,只要体现原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就可以参赛。
谈到对“敖伦胡日呼”的感受,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的道尔吉,今年54岁的他参与了每一届“敖伦胡日呼”。从1997年第一届参加唱歌,到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道尔吉也多方发展,如今画画、根雕都“不在话下”。
“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不仅圆了像道尔吉这样的文艺爱好者的梦想,也让像哈斯巴雅尔这样的普通牧民获益良多。
哈斯巴雅尔的巴音淖尔草原牧家乐前不久刚开业,就迎来了“开门红”,平均每天至少有五六十位客人。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客人们从网上看到了‘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的报道,他们没有想到乌审旗有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原,看了之后,直接找到了我这里。这次活动相当于给我们草原打了一次广告,作了宣传。”
“作为这届‘敖伦胡日呼’的承办者,我们忙翻了,也乐坏了。”图克镇党委书记越振荣说,“‘敖伦胡日呼’的效应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享受,有社会效益,也让图克和图克的农牧民增收。这样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也将是长久的。”
基层遍开文化之花
来到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综合文化站排练室,几名中老年群众正兴致勃勃地排演节目,只见他们吹着笛子,弹着扬琴,拉着马头琴,敲着大鼓,悠扬动听的旋律萦绕在记者的耳畔……
乌兰陶勒盖镇牧民陶格同巴雅尔介绍,他和有共同爱好的一些农牧民组建了查干塔拉社区老年文化“独贵龙”(意为小组)艺术团,经常去乌审旗各地演出。
文化“独贵龙”是由文化户、民间艺人组成的民间文化组织,配合草原文化促进会和文化部门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在乌审旗民间,目前共活跃着143支这样的文化独贵龙队伍。文化“独贵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上接文化站,下联文化户,与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协调配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距离服务广大农牧民,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文化“独贵龙”,乌审旗近年来还建立起一支文体特派员的队伍。额尔德尼高娃和巴德玛就是其中的成员,她们都在旗文化系统工作,每年都带着任务,深入到农牧区指导基层文艺工作,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民间文艺能人。文体特派员制度自2010年开始实行以来,平均每年委派30余名文体特派员开展文体指导工作,实现了政府“送”与群众“需”的有效衔接。
记者了解到,乌审旗近年来深入实施“文化塑旗”战略,将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已科学构建起旗、苏木镇、嘎查村、文化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制定出台文化户建设标准和扶持办法,根据每个文化户的种类、规模、活动质量和频次,每年给予2000元-5000元不等的活动经费,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全旗共有文化“独贵龙”队伍143支,文化户6566户,并且打造了“敖伦呼日胡”“马头琴文化之都”等特色文化品牌。此外,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多措并举,让基层文化之花在乌审草原遍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