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转上一圈,便能轻易找到答案:过去那“一个土坑两块砖”,臭气熏天的旱厕消失殆尽,全市37万余户村民家中用起水冲式厕所。美丽乡村不仅外在美,其内在也很美。
变化始于3年前的一场旱厕改造专项行动。2015年起,淄博市实施《淄博市农村旱厕改造三年工作计划(2015-2018)》,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典型引领、分类施策和资金支持等,全力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工作。目前,在全省率先通过整建制旱厕改造验收。
有探索,分类施策
淄博有平原、丘陵和山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条件农户的改厕需求大相径庭。
改厕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分类施策。淄博市将改厕模式选择权下放到镇,在先行探索试验基础上,经过广泛论证和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在没有条件建设污水管网的平原农村,提倡选择推广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厕类型;对城镇近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实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建设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对山区饲养畜禽较多的农户,支持建设三联通沼气池厕所。
为了示范给大家看,全市每个村都建立了2-3个示范点,全村群众随时参观、亲身体验、算账对比。临淄区杨店村改进双瓮式厕所,将节水型脚踏式冲厕装置埋入地下,强度高、密封好、耐酸碱、易安装、抗冰冻,让村民切实看到了成本低、处理容量大等诸多优势。在示范过程中,淄博市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带动农民改厕所;注重发挥妇联、共青团等基层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动员农民改厕。
同时,积极推进改厕技术本土化创新,引导临淄文远股份公司等单位开发适合当地的双瓮漏斗式化粪池、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式、高压踩踏装置、小型微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抽粪专用车辆等产品,让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实现了同步。
有亮点,应改尽改
全市平原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预计今年年底村村达到90%;山区农村卫生厕所预计明年年底村村达到90%。
摆在面前的“计划”是压力也是动力。淄博市坚持整村改造、整体推进,建立农村改厕台账制度,销号管理,努力实现所有农户应改尽改、愿改尽改。
为此,淄博市按照政府补助引导、集体和社会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改厕资金。在落实省级补助资金每户300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按照每户300元进行奖补,区县按照每户300-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镇村也分别制定了每户100-300元的补助政策,全市累计落实财政补贴资金3.8亿元,基本覆盖农村改厕地下部分建设成本。农民通过筹资筹劳,完成厕所地上部分建设和装修改造。
同时,淄博市将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纳入财政补贴范围,通过市场竞标等方式购买社会化服务。桓台县索镇沣亿农场成立了沣亿物业公司,建立专门的旱厕管理队伍,配备相应设施设备,通过竞标负责索镇11870户的旱厕清理,镇财政给予补贴29.3万元。
有后劲,建管并重
对这场成功的“厕所革命”来说,巩固成果更为重要。2017年,淄博市委农工办、住建局、财政局就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的意见》。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640万元,在64个改厕镇建立“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厕液利用”的“十有”改厕管护服务组织,开展粪液抽取、粪液处理、厕具维修护服务。为保证服务效率和质量,每3000农厕户配备1辆吸粪车,每辆吸粪车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1-2名专兼职维修技术人员。
为确保改厕工作落地落实,2015年开始淄博市由宣传、妇联、农工办、财政、质监、住建、卫计委等部门组成7个督导组,半月一次督导检查,一月一次现场观摩,一月一次调度通报,对行动迟缓、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区县进行约谈。2017年印发《淄博市农村旱厕改造项目考核验收办法》,通过采取抽样、审核、观摩、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改厕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同时还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项目评估。
“真是最切实际的民生问题。过去和现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在淄博,以旱厕改造为标志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