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海田奏响“强美富”新乐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88
内容摘要:仲秋时节,胶东半岛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又恰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幕拉开,记者行走在山东省青岛市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真切感受
 仲秋时节,胶东半岛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又恰逢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幕拉开,记者行走在山东省青岛市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真切感受到一股澎湃的乡村振兴大潮,在山海田之间凝聚涌动,演奏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乐章。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今年以来,青岛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意见》《规划》和《行动计划》,做实了乡村振兴领导责任和工作报告“两项制度”,明确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奋力推动城乡布局、产业发展、服务保障、生态建设“四个深度融合”,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如今,青岛乡村振兴实现了开局良好:蔬菜、油料、肉蛋奶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走在了山东前列……

规划布局融合

——“城乡共生”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形态

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长阡沟社区是典型的库区村、山区村。从2013年开始,该村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了青岛隆海集团,打造旅游开发、万亩林场、蓝莓园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社区综合体。

社区支部书记丁付秋说:“现在,社区农民仅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每户每年就有4万元,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像城里人。村庄变化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镇的统一规划建设。社区的建设规划,与区里的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产业发展与未来走势的‘四个结合’。”

青岛着眼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大城市与大农村融合发展,明确了“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的一体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编制了市镇村“三级规划”,确定重点打造中心城区、10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次中心城市和35个特色镇街。

青岛市农委社区处副处长杨斌介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纲,村庄建设规划就能够有的放矢、精准施策。《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立足300个特色城乡社区和村庄,同步规划建设510个城镇型社区、578个农村新型社区和290个历史文化特色村,着力塑造“城中有乡、乡间有城,城乡相间、动静相宜”的城乡新形态,以新型城镇化激发全域发展活力,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杨斌说,在这些基础上,青岛全面展开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明确聚力打造大沽河绿色发展带、滨海城镇化辐射带,以及崂山、大泽山、珠山等生态功能区,描绘“海洋风情、山村风貌、平原美景、水乡韵味”交相辉映的乡村新画卷。

产业发展融合

——打好“四张牌”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即墨市灵山镇姜戈庄村,近年来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农户承包地资源,流转土地2000多亩,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发展玫瑰种植、精深加工、观光旅游和精品民宿,目前已种植玫瑰600余种、60多万株,研发了食品、日化、香薰等七大类100余种玫瑰产品,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

“一枝玫瑰花,带富了一方群众,村民每年在玫瑰园打工收入达800多万元,我们村也被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姜戈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世福说。

在青岛市农委种植业处处长范峰进看来,姜戈庄的变化,很重要的是得益于青岛农业主打的“四张牌”,推动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产业融合牌,全域创建农业“新六产”示范区,青岛316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接一连三”发展,年产值达1300多亿元;乡村旅游年收入140多亿元。打好规模经营牌,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模式,将100多万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打好品牌农业牌,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9万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以“绿色品质、世界共享”为标志性内涵的“青岛农品”公用品牌已成为青岛的一张靓丽名片。打好科技兴农牌,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创建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打好农业‘四张牌’,要素支撑是关键。”市农委经管处副处长刘方金介绍,青岛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盘活了以农村土地为主的产权资源,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以农业园区为平台,多类资本、现代管理、先进技术、品牌营销、观光体验等现代农业要素在此聚合,这是青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城一体”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服务保障融合

——“优质均衡”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9月21日,平度市在大泽山镇葡萄大观园举行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表彰了“十佳职业农民”等71名农村带头人。看着葡萄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57岁的农民陈书阁感慨颇多:“生活跟城里一样,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村庄建的跟公园一样,挣钱门路也多了,出门办事越来越方便,小孩上学有学校,老人照顾有照料中心,文化娱乐设施也挺齐全。现在还有了农民丰收节,真是好啊!”

陈书阁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些变化,很重要的是得益于青岛的城乡融合发展,多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优质均衡”发展。

在青岛,道路建设、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同城化为目标,基本构建起城乡道路互联互通的“一小时经济圈”,95%的行政村开通了公交;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5%,村庄卫生改厕全面完成;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98%,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1%、燃气通达率达54%。

近几年,青岛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了1056个标准化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民服务实现了社区化,社区化既实现了便民化,也为农村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青岛已全面实现了“城乡并轨”。7个区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标准化村庄卫生室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了“制度并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实现了一体化,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达49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达12120元。

生态建设融合

——“三措并举”打造绿色美丽宜居乡村

这几年,原是一个传统渔村的黄岛区琅琊镇王家台后村,已经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城里人来了不想走,周边村民来了就眼红。

“我们现在是靠‘卖风景’赚钱,游客一波接一波,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一家‘渔家乐’,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说,“这几年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了生态优先,发挥山海相依的优势,村内实现了绿树密布、水系相连,村外发展了林果花卉,就像生活在公园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岛通过搭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措并举’搭建起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打造了绿色美丽宜居乡村。”市农委生态处调研员王臣林说。

推进生态建设,植绿护绿增绿是基础。青岛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构建起以大沽河-胶州湾为生态中轴,以山岚、海湾、河流、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格局,林木绿化率达40%以上。

对农民来说,村庄生态环境事关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市农委社区处调研员王法利介绍,青岛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服务美“五美融合”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市、区(市)两级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规划建设10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达标村。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美丽乡村达标率达59.3%。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海田奏响“强美富”新乐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926/5948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