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会演接地气受欢迎。
最近,2018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在湖州市南浔古镇上演。来自全省的婺剧、越剧、甬剧、睦剧、桐乡花鼓、包山花鼓、绍兴莲花落、诸暨西路乱弹、绍兴摊簧等剧种的16个小戏、2台专场演出,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观众叫好。
“随着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全面铺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小戏,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已逐渐发展成为浙江农村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文艺形式,广受欢迎。”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叶菁表示。
锣鼓响,脚板痒。如今,小戏已经成为浙江省近万个农村文化礼堂不可或缺的一道“小菜”。哪里有小戏,哪里就有欢乐。
小戏就是用戏曲唱出的一个个小故事
“小戏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在田间地头用戏曲唱出的一个个小故事。”在浙江省文化馆周子清老师看来,小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群众性,是群众取材于民间的自发创作,群众亲自参与表演,演给百姓看。相对于舞台上的大戏,小戏和观众的互动更亲切、更紧密。
小戏唱出新气象。如绍兴摊簧戏《新箍桶记》,把振兴传统工艺题材搬上舞台。一身手艺的张箍桶以前专为女儿陪嫁箍桶,随着时代变迁,箍桶变成了古董,掌握着祖传手艺的箍桶师傅们也纷纷改行。但传统工艺的振兴让嫁女风俗有了新变化,一套精工细作的精品“桶组合”可以卖四五万元。张箍桶“一飞冲天”,成了名副其实的“牛股”。导演徐梦琳说,《新箍桶记》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箍桶师傅为原型,在传统老戏《猜桶名》基础上进行创新,向人们讲述十只桶里看巨变、传统产业新发展的故事,看了特别耐人寻味。
越剧小戏《选票》以村主任换届选举为题材,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新农村建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高尚品德。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取材于清朝县令杨懿在大嵩地区筑塘建坝、致力治水的典型事迹,围绕“酒埕口里捞铜钿”这一线索展开戏剧冲突,既展示了杨懿勤政为民的清官形象,也体现了咸祥民众合力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
小戏也有大舞台,唱出农民的所盼所为
小戏都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为。甬剧小戏《小题大做》以环保为主题,取材于生活小事,剧本根据地方戏的特点来创作,语言生动朴实、风趣幽默,剧情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唱腔甬味浓郁、优美动听。
处州乱弹《村长阿旺》讲的是一位村长调解邻里纠纷的小故事。视角虽然很小,但展现了新时代村民之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纯真与善良。睦剧小戏《拆迁》则歌颂了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环境大为改观的美好景象。
黄梅小戏《梅花和桃花》讲述的是在振兴乡村的背景下,刚刚养奶牛脱贫致富的农家大嫂桃花却小富即安、无心创业,以致奶牛病倒、求医已晚、叫苦连天的故事。邻居梅花眼见桃花陷入困境,不顾被误解、悄悄伸出援手,终于救治了奶牛、感动了桃花、消除了误解,唱响了一曲“邻里相助、奋发图强”的新农民赞歌。
婺剧小戏《翠花鸡》是一个按照真实故事改编的戏,讲的是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工程在短短20天内做到了百分百签约,其间也发生了很多小插曲的故事。“该剧接地气、生活化,既传承了传统艺术,也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自然能受到老百姓欢迎。”饰演剧中牛翠花的文化志愿者方佳说。
此外,桐乡花鼓戏《一只鞋子》、包山花鼓戏《福囡嫁妈》、浦江乱弹小戏《白果树的春天》等反映的是乡村振兴、建设“两美”浙江的主题,展示的是浙江新农村新农民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而努力的美好心声。
小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感染群众
参加本次会演的16个小戏,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小戏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
甬剧小戏《小题大做》以水面放鸭子为基本素材,通过艺术化手段告诉大家要整治水源、改良水质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抓起。作品自排演成功后多次在乡下演出,观众反响热烈。观众陈香说:“我是第一次看小戏,既新鲜,又好听好看,很有意思。”
越剧小戏《壹圆茶馆》取材真实,原型来源于南浔一个水乡小村庄荻港村的一个小茶馆,将发生在生活中的真诚守信、邻里和睦的鲜活事例以艺术化手法搬上舞台,贴近生活、深入群众,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这样的小事,农村到处都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老百姓看了这样的地方小戏,不但欣赏了地方戏曲之美,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浙江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倪巍介绍,这次参赛的作品都是近两年新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感人。小戏会演,让观众深深地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