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常德甲鱼“甲”天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341
内容摘要:图为王国顺在甲鱼生态养殖产业园中察看甲鱼生长情况。湖南常德,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甲鱼养殖条件。甲鱼市场最辉煌的时候,
 

 

图为王国顺在甲鱼生态养殖产业园中察看甲鱼生长情况。

湖南常德,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甲鱼养殖条件。甲鱼市场最辉煌的时候,一只种苗能换回一台电视机,而最惨淡时身价曾跌到十几元一斤。

如今,经历过市场沉浮的常德甲鱼,正在河洲甲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实现脱胎换骨,从洞庭水域走向全国餐桌。而让常德甲鱼“甲”天下的,是创建河洲甲鱼生态养殖产业园,被当地百姓封为“甲鱼王”的王国顺。

生长在洞庭湖畔,王国顺从小与鱼、虾为伴,15岁因家境贫寒辍学后,便以收售鱼、虾为生。后来,王国顺发现甲鱼价格看涨,一只幼鳖能卖到30元,一只种鳖能卖到上千元,便开始尝试养殖甲鱼,一顶草帽、一双套鞋、一辆单车,踏遍洞庭湖畔的沟沟坎坎,搜集到了一批品质优良的种源,随后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家乡鼎城区十美堂镇租下60多亩鱼塘,投放了种源。

2011年,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生态养殖,王国顺成立了河洲龟鳖专业合作社。此后,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又于2013年创建了总面积近300亩的河洲甲鱼生态养殖产业园。

“有好的水域,好的种源,却并不一定就能养出品质优良的甲鱼。”王国顺说,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养殖户为了赚钱快,故意让甲鱼生活在高温下,并喂养高蛋白生化饲料,有的将甲鱼放进本地“黑温棚”中养殖,有的则把常德甲鱼运到气温较高的广东“洗个澡”养一年再回来。而用这些方法养出来的劣质甲鱼,让常德甲鱼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价格一落千丈。“欲速则不达,对于甲鱼养殖而言,速生甲鱼的出现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园区的作用就是要重新建立推广一个养殖的标准体系,让常德甲鱼重新得到市场的认可。”

按照甲鱼的自然生长规律,一旦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就会立即进入冬眠模式,而且这一“睡”就长达7个月。“可别小看了冬眠,甲鱼在冬眠中可以实现优胜劣汰,身体底子差的甲鱼熬不住,会自然死亡,留下的健壮甲鱼则会在长时间的冬眠中养精蓄锐、沉淀营养。”王国顺说。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王国顺的产业园开启了“逆市场”的生态养殖,摸索出了一套“六优”自然养殖法,即:“优种、优水、优养、优标、优长、优味”。

“慢生长养出了高品质、带来了高效益。”曾经自己在“黑温棚”里养殖,现在被吸引到养殖产业园成为生产负责人的严九银告诉记者,高温或迁徙到异地养殖,甲鱼没有冬眠,成天吃不停,脂肪增加,营养却跟不上,而且通常养殖过密,容易生病,品质大打折扣,一斤只能卖到18元-22元。而自然养殖的甲鱼,每年冬眠期间,不仅停止生长,而且还会把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转化为更多的营养,口感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这种养殖方法,一只甲鱼至少要3年以上才能上市,价格则根据养殖的年限,一斤能卖到八九十元甚至二百五六十元。

而在王国顺看来,优质甲鱼要恢复市场竞争力,还需要在品牌和全产业链上做文章,便巧借《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生态甲鱼注册了一个诗意的商标:河洲,又在“吃”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甲鱼王国”旅游项目,让消费者不仅可以品甲鱼、赏甲鱼、话甲鱼,还能现场观看河洲甲鱼的繁育技术、养殖过程、烹饪方法。

在园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纷纷摒弃速养法,加入河洲龟鳖专业合作社,养殖收入从原来的2000元/亩增加到2万元/亩。如今,合作社注册成员达151人,辐射养殖户1373人进行生态种养,每年总产值达到3亿多元。园区先后荣获有机甲鱼生产基地、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等称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常德甲鱼“甲”天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918/5868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