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宁夏:串串香果助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976
内容摘要:如今,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罗山脚下红寺堡区的中圈塘村,人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葡萄、枸杞产业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变化,村民脸上
 如今,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罗山脚下红寺堡区的中圈塘村,人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葡萄、枸杞产业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变化,村民脸上挂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和信心。

在中圈塘村的生态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一串又一串红透的枸杞,吸引来不少游客。红果果变成了致富金豆豆,产业富民政策让红寺堡区移民群众迈上了致富路。红寺堡区宣传干事韩语瑞介绍,红寺堡区引进了贺兰山地源中药材种植、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公司等种植、加工企业15家,通过建设生产基地,拓展销售渠道,促使分散的种植经营模式向集合生产经营模式转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如今,枸杞产业已成为红寺堡区发展县域经济、脱贫富民的助推器。这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加快盐池同心红寺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富民的一个缩影。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的盐池、同心和红寺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特指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交界处的13个乡镇,这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27万户12.25万人,占三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3.6%、吴忠市的62%、自治区的21%,贫困发生率达26%。

按照自治区扶贫规划,红寺堡区积极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建设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基地,并且蹚出了“壹加壹”扶贫模式新路子,推进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从救济式向产业开发式、从物质资助向智力开发的三个转变。

按照“生态保护,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精品高端”的发展目标,红寺堡因地制宜发展葡萄种植业,初步建成万亩葡萄基地5个,千亩葡萄基地9个,种植面积10.6万亩。农民种植葡萄亩均收入4000元,年户均收入4万元,有效解决农民就业8万人次,带动农民务工收入达8000万元。

如今,红寺堡区已注册葡萄酒企业42家,年葡萄加工能力4万吨、生产葡萄酒900万瓶,综合产值3.96亿元。

红寺堡区区长谭兴玲告诉记者,今年起,红寺堡紧紧围绕自治区特色葡萄酒小镇建设,把葡萄产业作为脱贫富民的支柱产业,创新“酒庄+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产增收。

大面积种植枸杞成为“盐同红”集中连片地区脱贫的新产业。自2017年以来,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和红寺堡区马渠生态移民区建设枸杞种植基地两个,在“盐同红”完成枸杞种植面积1.77万亩。

今年以来,同心县按照项目带动,增强脱贫后劲,2018年全县实施脱贫攻坚重点项目96个,概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盐同红”地区安排项目68个,概算投资占全县扶贫项目总投资的69%。截至目前,文冠果种植、移民村庭院经济等11个项目已完成,整村推进、危窑危房改造等57个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宁夏:串串香果助脱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917/586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