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玉竹的“灵魂摆渡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1  浏览次数:82466
内容摘要:一株竹子倒地,结束了一段生命历程;一名出色的竹雕艺人,往往成为竹子灵魂的“摆渡者”,让竹子在涅槃中重生,以韵味隽永的惊艳形象流传世间。四川省泸州市竹林遍布,竹产品满处皆是,朱云华是竹产品的制作者之一,但他有个更响亮的名字——竹雕艺人。
 

 

朱云华作品《青山幽阁》(局部)。

 

 

朱云华在陶家大院里制作竹雕工艺品。

一株竹子倒地,结束了一段生命历程;一名出色的竹雕艺人,往往成为竹子灵魂的“摆渡者”,让竹子在涅槃中重生,以韵味隽永的惊艳形象流传世间。四川省泸州市竹林遍布,竹产品满处皆是,朱云华是竹产品的制作者之一,但他有个更响亮的名字——竹雕艺人。

清晨,阳光穿过瓦楞,照射在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的百年老宅——陶家大院的小天井内。笔者依约前来造访竹雕大师朱云华。“我不是什么大师,就是一只‘竹虫’,依竹而生,靠竹而存。”朱云华在天井中慢慢地磨着刻刀,为将要开始的竹雕作品制作做准备工作。

1984年,朱云华拜宜宾民间竹雕工艺大师廖修全为师,开始学习竹雕。“我师父的竹雕技法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刻狮头筷子,在筷头不足1厘米的顶端,能雕刻出千姿百态的狮子,而且还要保证狮嘴里的绣球是活动的。”朱云华目睹师父的精湛技艺,更坚定了学艺的决心。

一件竹雕制品,从选材、绘图、敲坯到制作完成,先后要经历20余道工序。“学得最恼火的还是最初学图样和后期学镂空。”朱云华初中毕业没有美术基础,绘制图样只能靠一次次临摹图案,熟悉线条。而学镂空时,竹质纤维硬,必须心态平和。从一刀刀技法起步,一道道工序开始,朱云华不知道刻坏了多少桃核和竹筷,更说不清手上留下了多少伤痕。“当第一个完整的笔筒刻完时,还是很激动的。”朱云华说,竹子比一般的木头硬度要大,并且有竹纤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竹雕是灵巧与细腻的结合,只有做到与竹子相视而不语的默契才会出精品。”朱云华认为,自己34年与竹结缘,不仅练就了雕刻的技艺,更磨砺了自己作为“工匠”的心性。

“要出好的作品,选料尤其显得重要。”朱云华说,一件竹雕作品的问世,它的诞生宛若竹的涅槃,既要不失竹之傲骨正气,又要留存竹之翠绿妩媚。竹雕,不是竹之终结,而是竹之升华,选材,成了关键的一步。

“去年冬天,我在大旺竹海发现4根龟甲竹,购回了两根。”朱云华说,闲暇时,他穿行于各地的竹林,寻找好的竹型材。而龟甲竹是楠竹的变异品种,竹节密生而有序,是制作竹雕的优质原材。“普通楠竹每根一二十元,形好的龟甲竹要卖到上百元。”发现好的竹材,不能马上砍伐。朱云华说,隆冬伐竹,盛夏干透,备材往往就要半年时间。隆冬季节砍伐的竹子本身不易生虫,再经药水沸煮,进一步除油防虫,最后把沸煮的竹材悬挂在室内晾干。他说:“绝对不可以暴晒,否则竹子龟裂后就没用了。”

“一件作品问世,短者半月,久的数年。”朱云华说,构思好作品后,要在纸上绘制草图,将修改定稿后的图样拓印到竹筒上,利用从竹青到竹心的色彩层次变化,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深浅不一的刀法,表现作品的韵味。竹子是纤维质,雕刻需慎之又慎,尤其是镂空雕刻,生拉硬拽就会撕裂竹材,甚至让镂空部分坍塌。

竹雕市场进入旺季的时候,朱云华的竹雕作品有的卖几百,有的卖到几万元,有时甚至作品还没有雕刻完就已经被买家预订了。“青山幽阁都有人出3万多了。”朱云华说,这个作品以深浅浮雕、镂空雕为主,主要表现山水树木间那种幽静清远的生活,配以象征长寿的松枝卷柏,让观者能品味丛林幽静的仙居乡愁。

随着纳溪区依托高新林竹产业园,布局竹林立体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竹雕工艺、竹编家具、竹休闲饰品、竹生态食品(药品)等竹类深加工产品,朱云华的竹雕工艺品也迎来新的鼎盛期。他的竹雕作品沿着林竹发展之路走向沿海市场,走向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市场,而且,几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以刀为笔,以竹为纸,朱云华将竹雕艺术修炼到炉火纯青。在若干弟子“半途而废”后,他终于找到了“称心”的徒弟,再不担心30余年练就的竹雕手艺失传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竹的“灵魂摆渡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911/585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