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好品质无品牌
说起巴彦淖尔,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一提到河套平原,大多数人必定印象深刻:这个载入中小学课本里的亚洲最大自流灌区,共有1100多万亩平坦、肥沃的耕地。中国北部最重要的山脉之一——阴山山脉就横亘在巴彦淖尔中部,阴山以北是辽阔的乌拉特草原,畜牧业十分兴盛;阴山南麓则是引黄灌溉的富饶的河套平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塞上江南”。
因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河套平原所产的小麦、葵花、蜜瓜、番茄、枸杞等产品品质有口皆碑。如河套小麦,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使得小麦品质和口感俱佳,吃起来比其他地方的小麦更筋道。河套葵花由于籽粒大、品质好,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近年来发展到了240万亩,面积占全国1/3强。此外还有肉羊产业,由于实行工厂化养殖,产量达到500万头;以磴口为基地的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琳琅满目、品质优异、产量巨大的产品,却并不为全国消费者熟知,以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市委书记常志刚认为,巴彦淖尔最大的优势是绿色农牧业资源,因此必须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以品牌化引领整个巴彦淖尔发展。市长张晓兵则形容,以前巴彦淖尔认不清自己的优势,是有题不做、大题小做,现在有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学会“小题大做”,取得了成功。时代变了,不做品牌,农业生产必定“做了白做”。
聚力:市委书记抓创建
常志刚认为,一方面,解决食品安全、生态环保问题需要品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也集中体现在品牌上。因此,巴彦淖尔一定要把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作为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用系统化的思维把一二三产业联起来做,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第一,要抓好河套地域品牌的注册、认证和保护工作,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分门别类制定河套地域品牌的质量标准,引导农牧民和龙头企业按照品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第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授权企业使用河套地域品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可以使用,不符合的一律不得使用,逐步实现河套平原生产的优质农畜产品都使用河套地域品牌。企业在河套地域品牌下注册自己的企业商标,真正扶优扶强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大企业,逐步淘汰整合小而散、产品品质低的企业。第三,发挥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广泛推广运用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认证体系,建立品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或行业标准,把好产品质量关和品牌准入关。第四,大力宣传河套地域品牌,提高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消费河套品牌,把品牌化和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的理念融入到巴彦淖尔人的骨子里,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我们要通过打造河套地域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迈进,让农牧民在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中得到更多实惠,让企业在加工输出高品质农畜产品中实现更多效益,让政府增加财政税收。”在常志刚看来,品牌创建有百利而无一害。
问世:“天赋河套”传口碑
岱庆格日乐是巴彦淖尔分管工商、质检的副市长,受市委、市政府之命,推进品牌顶层设计。品牌的创建尽管与工商、质检都关系密切,但要真正构建一个农业品牌,对巴彦淖尔来说,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为了迅速投入工作,岱庆组织有关部门领导,马不停蹄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就农业品牌知识进行恶补。品牌的基本形象在大家脑海中也渐渐清晰起来:
这个品牌应该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为整个巴彦淖尔农牧业生产主体提供背书,采取“1+N”的模式运营,就是通过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带动N个相关指标,如标准化(产品可追溯)、信息化(电子商务销售)等互动发展。品牌运行主体则是全资国企。
为了完成这一品牌规划,巴彦淖尔请来专业团队操刀。黄河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边塞文化,农耕与游牧的交响,深深激发出团队的创作激情。经过挖掘、整合、提炼,团队拿出的品牌名称“天赋河套”让人眼前一亮,品牌口号“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则呼应品牌命名,将巴彦淖尔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农业资源禀赋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团队为品牌创制具有地域特征、民族印记和文化内涵、呼应品牌核心价值、兼具传播力和识别性的符号体系,建构起以新零售场景和新消费体验为特征的渠道体系、传播体系、产品体系。
在规划指引下,巴彦淖尔市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到2020年,建立以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为基础,以农牧业“四控”和农畜产品“三大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授权使用、宣传推广、品牌保护等多种手段为支撑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实现河套地区生态精品农牧业的全产业链升级发展。
如今,巴彦淖尔的农业品牌化犹如期待已久的骑手,已经跨上骏马,即将嘶鸣着,撒开蹄子,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展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