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当地的供应商在苹果园内推介昭通苹果。
金秋季节,云南昭通苹果大量上市,苹果飘香。
9月1日,记者在云南省昭通市洒渔镇碰到了正忙着卖苹果的种植户邓顺聪。从他的脸上看得出,今年有个好收成。33岁的邓顺聪已有6年的苹果种植经验,此前他一直到处打小工,自从种了苹果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去年一年,他的8亩苹果园年产量近2万斤,比外出打工多挣近一倍。2018云南昭通苹果产业扶贫产销对接会以“昭通苹果、香飘万里、产销对接、助力扶贫”为主题,着力向客商推介新鲜上市的昭通苹果。对接会现场签约3.4万吨,总价值1.7亿元。
“另类”的标准化
——果园不除草、果实不套袋
苹果产业是昭通乃至云南最具基础、最具发展潜力和空间的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气候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昭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但日温差大,加上高原紫外线强,很利于苹果养分积累。”昭通市水果站副站长蒋兆翔自豪地对记者说。
昭通是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的代表性地区,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齐全,苹果果肉淡黄色,成熟后,果肉沿果心边缘呈现出透明蜜饯点(糖心),口感细腻肉质酥脆、化渣,具蜂蜜味,含糖量高。
昭通苹果是西南高原苹果的发源之地,始种于1940年,经过近80年的发展,现在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30亿元,形成了以神砂、新红星、红富士为代表的早中晚熟产品体系。全市已有21.5万亩苹果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
昭阳区洒渔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苹果专家秦梦说,这些年他们主张苹果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坚持果园不除草、果实不套袋,实现昭通苹果生产良种良法全覆盖。
目前,昭通市已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64个。昭通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畅销云、贵、川三省及广东、广西、香港等地,还远销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
“统”起来的产业
——品牌引领,全链条集聚发展
在昭通农垦苹果分选线的工厂中,工人们正在对机器上洗好擦好的苹果进行分选。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苹果按大小进行分装,让苹果有一个标准化的包装。”云南农垦昭通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恒普对记者说。
绿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温清馥认为:“昭通苹果需要打造从种植基地到销售平台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农民、消费者和企业都受益,实现共赢。”
以前,昭通的苹果分散经营,这使得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各有不同,这样就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进而影响昭通苹果的品牌建设。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业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韩志辉认为,品牌农业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最有效路径。品牌农产品要建立更丰富的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培育品牌的口碑和消费者的信任。
对此,昭通市对老果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统一整形修剪、统一高接授粉品种、统一改善土壤环境、统一疏花疏果、统一夏季拉枝、统一摘叶露果”的技术措施。
2010年,“昭通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荣获“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在第十五届国际农交会上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有了好产品,要更好地与市场连接,走进千家万户,使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切实作用。”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彭小元说。目前,昭通市正在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区4000亩、辐射区6080亩,集生产、仓储、物流、营销、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农资配送、务工就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
“同样”的追求
——对接大市场,带富高原人
苹果寄托着昭通11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在广大果农的眼中,一棵棵苹果树就是致富树、希望树。
昭通历史上曾经辉煌,是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但由于人口多、交通基础差等多方面原因,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昭通市还有10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其中7个为深度贫困县,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展苹果产业成为助推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之一。
“以前我是管高压电的,后来才开始种苹果,我种了500多亩,一开始都是亏损的,这几年有政策扶持,技术上也越来越先进,才慢慢富起来。”昭通市洒渔镇的种植大户龙国顺对记者说。
在昭通,苹果种植面积9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2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苹果种植户已达到12万户,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达5万余户,果农人均种植苹果收入1680元,推动50万人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致富。
“我们还是希望为昭通的农民做一些实事,通过我们的渠道把昭通苹果引入北京市场,把精准扶贫的工作落到实处。”来自北京中益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商邢富颖对记者说。
据了解,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云果”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实现产业扶贫目标,每年安排1000万元苹果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苹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