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乡百姓细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少了,好人好事、文明公益的多了;闲暇时间喝酒打牌的少了,文化广场上休闲娱乐的多了;婚丧嫁娶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家家户户争吵声少了,欢声笑语多了……这一个个细微变化见证了广平乡移风易俗的润物无声,也彰显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公序良俗逐步形成。
近年来,广平乡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这一陋习,全力打响针对不良习俗的一场“攻坚战”,引导全乡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俗,倡树文明新风,让崇德向善、崇尚科学、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在广平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倡导“殡葬改革”倡树文明习俗
“过去,和许多地方一样,村里有村民去世后都是在自家田里土葬。每到清明节,村里乌烟瘴气不说,一不小心还会引起火灾,隐患极大。但自打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全村推行火葬,丧葬陋习和铺张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殡葬逐渐深入人心。”广平乡大曲村党支部书记曲乐孝介绍。为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目前,大曲村正在谋划建设公益性墓地,得到村里老百姓一致认可,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村内环境,还能腾出更多成方连片的土地,对经济、社会效益都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广平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召开全体村“两委”、红白理事会成员会议及村干部座谈会,对深化农村殡葬改革进行安排部署、交流研讨;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促进移风易俗工作百日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并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截至目前,出动宣传车在45个村内巡回宣传,悬挂宣传标语200余条,发放宣传页9000余份,凝聚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正能量。
目前,全乡各村均制定殡葬改革工作台账,明确本村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等。部分村结合本村实际,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接管本村红白事务办理;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制定婚丧事办理章程,并将具体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广平乡科学规划、加快推进乡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2019年6月底前至少完成1处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同步推进。
搭建“文化大戏”点亮文明生活
近年来,广平乡形成了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系列,文化进乡村、进社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村民文体活动常年不辍,在潜移默化中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素养。目前,全乡活跃着90多支百姓文艺队伍,涵盖了广场舞、腰鼓、秧歌、高跷、戏曲等多种文艺形式,群众自发性文艺演出活动几乎天天上演,在活跃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还满足了老百姓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除此之外,乡政府也会在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每次演出都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仅今年上半年,全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节目10余场,送戏下乡20余场,送电影进乡村共计200余场等。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平乡寓教于乐,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大大弘扬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张家楼抗日英雄儿女为代表的英雄文化,以乐善好施马明智为代表的乡贤文化,以义推盗贼张天爵为代表的侠义文化,以毁家纾难张化夷为代表的家国文化,以勇冠东昌李福同为代表的尚武文化,以杂技名家张大辫子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等,凝聚成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将广平乡文化氛围装扮得异彩缤纷。走进新时代,广平乡一如既往地坚持文化强乡建设,加快完善文化服务设施配套,高标准打造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加大村级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将移风易俗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加快释放文化发展活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选树“身边典型”引领文明新风
在广平乡,张家楼村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高焕喜30多年来,任劳任怨承担着照顾家庭的全部重担,无微不至地侍奉年迈多病的婆婆,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还有见义勇为、勇救溺水儿童的南张楼村村民张树远,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韩士波,乐于助人、救孩子于危难的邮局员工也是袁庄村村民吉伟伟……
为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广平乡这几年广泛开展“推荐身边好人好事”“四德人物”评选等活动,挖掘蕴藏在平凡人身上的巨大道德力量,带动更多的群众争做好人,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好人的良好风尚,塑造“乡村魂”。“我们乡每年都会评选‘四德人物’,并在每村张贴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打造‘好人文化’。好人榜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先进带后进,树正气,压歪风。”广平乡文化站站长邹红霞介绍道。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广平乡在辖区范围内重点节点悬挂公益广告牌,并在各村主要街道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内容以彩绘文化墙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精神文明的扑面清风,带动群众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