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今后三年 脱贫攻坚战这样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421
内容摘要:为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
 

 

为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日前印发,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得以明确。《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面临哪些任务?未来三年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作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告诉我们。

强化要求,做到“7个坚持”和“3个进一步”。

首先,必须要做到“7个坚持”: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做到“3个进一步”: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特别是强调我们的各项政策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特殊困难,着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各项政策的倾斜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要从10个方面强化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这10个方面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深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加强生态扶贫,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要从4个方面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即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大力推进水利扶贫行动,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加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

调整打法,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

未来三年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根据建档立卡的数据分析,这3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多数都是老病残等特殊群体。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过16%。

应该说在农村这些特殊贫困群体,无论是老年人、残疾人还是有病的,很多都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即“无业可扶,没有产业能带动,自己也无力可扶”,开发式扶贫难以发挥作用,必须调整攻坚的打法,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这也是这次中央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要明确的是,保障性扶贫并不是对剩下的贫困人口采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而是重点针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来实现对他们的兜底保障。

为了做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一是加强养老保障。包括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地方政府按规定为他们代缴养老保险费。二是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文件中明确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范围。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侦测帮扶力度,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病支出负担太重。通过三项措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降低他们就医支出负担。三是保障住房安全。特别是通过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措施解决贫困群体的住房安全,同时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的置换或长期租赁方式解决他们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四是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既要健全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建档立卡工作和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这两项工作的相互衔接。五是保障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控辍保学的工作力度,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文件中还明确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通过这些综合性的保障措施来确保贫困地区这些特殊贫困人群完全能实现兜底,得到保障。

坚持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防止出现“悬崖效应”。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现在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总遵循就是这个《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指标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现在,一些地方自觉不自觉地把扶贫标准拔高了,甚至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看谁的标准高,对贫困户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明显超过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这样一来,就使得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差距太大。世界银行曾提出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防止出现“悬崖效应”,如果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享受的待遇差距太大,那就是“悬崖效应”。世行还明确提醒我们要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指的是如果“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被突破了,造成社会新的不公,有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所以,随意拔高标准,一定会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加大财政负担,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将来兑现不了不切实际的承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损害。所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扶贫标准。

“两不愁”在理解上比较清楚,“三保障”的内容需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要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他们有学上,上得起学,不是上什么学都包起来、都免费。基本医疗有保障,就是要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大病、慢性病等得到及时救治,他的医药费负担应该降低到合理水平,否则他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基本医疗有保障不是看什么病都不花钱。住房安全有保障,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基本条件,不是把他的房拆了盖大房、盖好房。所以“三保障”需要准确把握,一些地方在做的时候突破了这些政策底线和政策要求。另外,有些地方对贫困村、贫困县的退出,规定了很多硬性的验收指标,验收指标也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有些指标确实与“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太直接关系。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一些贫困县确实尽力而为,但是没有量力而行,甚至不惜举债搞贫困村建设,有的贫困村一投就是一两千万元,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出现了悬崖效应,加剧了财政负担,不可持续。

解决问题,“一个月填几十张表”要不得。

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反映,在扶贫工作中检查评比多、填表报数多、压力大任务重,导致他们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的精力有限。这些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央明确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精简考评检查,减少填表报数作为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是明确提出了两个“不”的要求。扶贫领导小组明确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以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建档立卡工作实际上是一年填报一次,每年搞一次动态调整,年底时由基层干部入村入户采集一次信息。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层层加码,变成了每个月都要让基层干部到农户家里采集他的相关信息,包括他买了几条烟、几瓶酒。说实在的这些数据采集上来以后也不能完全反映农民收入情况。毕竟农民对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是特别掌握,这些不是特别有效的工作手段,我们现在坚决制止,一年只允许入村入户采集一次。第二个“不”,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在去年以前还有一些行业部门也组织每年搞一些行业的评估检查,今年以后全部取消。

三是指导地方精简考核评估。行业部门的考核工作任务比较多,现在明令严禁搭车考核,并要求各地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的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未经省里批准,市级以下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严禁各地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为什么填表报数这么多,行业部门条条的下去,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实际很多填的表、报的数都是重复的。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平台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在已经和十几个部门建立了数据的经常性比对和交换,通过这个手段也能减少基层负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今后三年 脱贫攻坚战这样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25/582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