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安徽无为:做活“水文章”柘城变水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3  浏览次数:82779
内容摘要: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无为县柘城村的濡北水庄,只见映入眼帘的格桑花,将怡人的乡村景色点缀得如诗如画。如今,这个从600亩荒滩地
 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无为县柘城村的濡北水庄,只见映入眼帘的格桑花,将怡人的乡村景色点缀得如诗如画。如今,这个从600亩荒滩地上建立起来的农家乐已跻身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更成为无为县石涧镇柘城村脱贫致富的标识。

柘城村地属深圩区,四面环河,地势低洼。曾经的这里“十年九涝”,是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该村成为芜湖市金融办的帮扶联系点。“四面环河,水量丰沛,如何让水乡做活水文章,早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驻村扶贫队工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建平说,“打好水产脱贫攻坚战,首要的就是治水,着力根治水患痛点,再就是用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村级经济这个“牛鼻子”,一方面邀请水利专家来村现场考察,做好水利规划,制定治水方案;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水利项目支持,2015年争取50万元水利奖补资金修建了沙滩等5座水电排灌站,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仅水庄所在的头埠滩个人投入开控河道、荒滩复垦等资金就达372万元。

经过3年的努力,柘城村建起了15公里的环城圩堤,实现圩内相通、圩外渠河相连的循环水系,彻底解决了水患问题。

水患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好水资源来发展产业。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的水稻种植方式。“通过大户带动、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已有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家农机大院。”王建平介绍道。

村里还发布了一批水资源招商项目,修渠打坝、蓄水为湖,建成精养鱼塘300余亩,引导在外创业的能人回村投资,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55岁的建筑商赵昌树回乡创业,他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荷花观赏、蔬菜采摘、特色养殖于一体的濡北水庄,带动贫困户26户43人。从2016年5月濡北水庄开业到现在,农庄已建成了百亩观赏荷花塘、环湖赏花道、30亩大棚菜、180亩小龙虾,更有近200多亩水面养鱼供游人们休闲垂钓。

“目前,农庄常年聘用村民9人,每人的月薪可达2400~2700元不等。通过政策、项目和资源叠加,我们柘城村走上了‘产业+金融+就业’的三位一体联动脱贫之路。”赵昌树信心满满地说。

2017年,柘城村将80万元金融扶贫贷款用于支持濡北水庄的发展和四星农家乐的建设,同时将15万元“一村一品”产业扶贫资金和种养合作社扶持资金20万元,入股水庄发展养殖业。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与县、市科技部门联系,争取来“太空莲套养鳜鱼”的科技项目,不仅实现了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共赢,还带动了21户贫困户就业,构建起“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综合推动脱贫”的良性互动扶贫格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安徽无为:做活“水文章”柘城变水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23/581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