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水环绕的马桥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但该村因无一家工业企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为种植业提供了先天条件。但长久以来,马桥村还是以迟熟单季稻为主,农民收入有限。去年马桥村虽已退出贫困村,但为了让老百姓实现可持续增收,防止脱贫户返贫,在马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江海的努力下,引回了返乡创业农民姚文平,他投资逾百万元流转20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为全村农民“量身打造”了“一田双收”新模式。
来到姚文平的“稻虾共养”基地,稻田里种植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而水稻田周围都专门挖了1米宽的环沟;而在水稻秧苗根部,不时有三五几只小龙虾浮出水面顺着秧苗茎干向上爬行觅食。
2017年,姚文平回到马桥村租用了200亩稻田开始养殖小龙虾。为降低养殖风险,姚文平从整理田块开始,就请来水产专家和小龙虾养殖能手作指导;平时他自己也通过网上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为了多繁殖小虾苗,原本5月就可出售的龙虾,姚文平在8月才起捞销售。入夏后还未销售时,就已吸引了10多家龙虾收购商上门预订,1.2万多斤龙虾早已预订一空。
“看眼下这个情况,今年估计每亩稻田可收获小龙虾300斤左右,按当前市场批发价25元/斤计,200亩稻田可实现龙虾收入达150万元。”姚文平喜滋滋地说道。
“‘水稻+小龙虾’这种高效种养模式好,除了小龙虾卖上好价钱,而种出的水稻也是其它水稻的3倍,这不,我今年的200亩龙虾田块里的水稻,就已经被泸州一家大米加工企业给订购了。”这些日子,姚文平在精心饲养稻田的小龙虾同时,对田块种植的水稻他丝毫没有放松。
姚文平告诉笔者,稻田养殖的小龙虾不仅对农药敏感,就是施用有机肥都有讲究,防虫害只能采用生物防治。“一点农药都不敢打,也没有一只虫子,这多亏了生态种养结合的科学模式。”姚文平走进稻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殊装备:几根细竹竿交错形成一个支架,上面放着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塑料盆,里面盛着一些透明液体。相同的装置每块田都有,整齐地排列在田间。
“这就是我的防虫法宝。”姚文平说,每个盆里装的都是科学配比的性诱剂溶液,这种液体能散发出雌蛾的气味,将雄蛾吸引到盆中,并将其消灭。雄蛾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虫卵危害水稻了。姚文平说,稻田养虾不仅实现了“一田双收”,还一举多得。小龙虾都是吃水中的害虫和部分杂草,并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由于田块挖环沟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加之部分龙虾也会咬食部分稻秧苗,尤其是不能用高效化肥,直接影响了水稻的收成,亩产量平均只有300公斤,是普通稻田稻谷产量的一半。”姚文平说,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因是有机种植,300公斤稻谷按产出400斤大米计,实际水稻亩收入按签约价10元/斤计,可达4000元,是普通稻米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