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颗坚果飘香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136
内容摘要:30多年前,一粒种子,漂洋过海,从澳洲来到彩云之南,扎根临沧。30多年的历程,云南红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气候优势,为它的蓬勃生长
 30多年前,一粒种子,漂洋过海,从澳洲来到彩云之南,扎根临沧。

30多年的历程,云南红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气候优势,为它的蓬勃生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沃土。现在,澳洲坚果已成为临沧种植面积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独具高原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并且成为世界澳洲坚果的主要生产地。怀着对澳洲坚果发展之谜的好奇,近日记者深入云南省临沧市进行了采访。

三十年初心不改,澳洲坚果在临沧落地生根

63岁的永德县勐旨村村民李治忠是培植澳洲坚果的高手。10多年来,守着家里的30亩坚果林,从育苗到挂果,他几乎全年“陪护”。

澳洲坚果又名澳洲胡桃、夏威夷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南纬23度至29度地区,被称为“坚果之王”。如今,原产澳洲的坚果已在云南广泛种植,甚至超过原产地种植规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永德县引种试种澳洲坚果,到如今全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227.89万亩。临沧澳洲坚果种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当地党委政府一届一届坚守,将一个真正的外来物种发展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热河谷区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树种。老百姓从免费送苗种植到抢苗种植,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品牌发展享誉世界。

临沧市林业局局长刘绍军告诉记者,临沧地处北纬23°05′至25°02′之间,低热河谷的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与澳洲坚果原产地相近,是最适宜澳洲坚果生长的地区之一。

独特的自然优势,让澳洲坚果得以在临沧生存,产业的发展却是源于临沧市委、市政府对产业的坚守。

“这些年,临沧市委、市政府把澳洲坚果种植作为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林产业来谋划,作为加快低热河谷地区小康建设的民生工程来部署,以南汀河一线、澜沧江一线、边境一线‘三线’为重点,通过本土企业、大户、能人规模化示范种植带动,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迅猛。”临沧市副市长赵贵祥说。

“认准一个产业就要锲而不舍地干,不然今天这个领导来种桃,明天换了领导来种梨,这样不仅产业做不强,更无法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曾经在临沧工作多年的云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余炳武说。

在与余炳武几天的接触中,只要一提到澳洲坚果,他总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澳洲坚果在临沧的种植优势、种植历史、规模以及发展的远景规划。而同行的临沧人更是对澳洲坚果产业情有独钟,时不时给我们展示关于澳洲坚果的歌谣、诗歌以及传奇故事。

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年不断线。从2004年首次制定出台《临沧地区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意见》,到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沧市出台了7部相关文件推动澳洲坚果产业发展。

在临沧采访,记者见到了一位澳洲坚果产业的传奇人物陈榆秀,当地人称她为“坚果女皇”。

“当年,我在云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工作,亲自参与了从国外引进澳洲坚果种子的工作。从那时起,我与澳洲坚果的缘分便开始了。”现在已经是云南省坚果行业协会会长、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榆秀说。

“澳洲坚果属浅根性常绿乔木,盘状根系,保水又保土,果实可采摘60年到70年。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产业,有什么理由做不起来!坚果坚果,坚持下去就一定有结果。”陈榆秀说。

从1991年至2001年的最初10年,临沧种植面积达2.35万亩,2002年至2008年种植面积达3.75万亩,2009年至2010年种植面积达6.99万亩,到了2017年,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227.89万亩,挂果面积26.1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达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多户,15万人实现脱贫。

数据证明,大力发展澳洲坚果产业,正把临沧群众引向富裕轨道。

“现在是打基础,等澳洲坚果进入盛果期,这个产业将成为云南除核桃之外的又一朝阳产业。”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周远说。

今年10月,第八届国际澳洲坚果大会将在临沧举办。这是国际澳洲坚果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一大批国际澳洲坚果行业的专家、企业家、知名公司将走进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澳洲坚果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让贫困群众在市场性益贫机制的建设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从临沧市主城区出发,沿着国道214线一路西行,不多时,车子就转入云县幸福镇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山道两旁,株株坚果树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头,寄托着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

细雨蒙蒙的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郁郁葱葱的临沧澳洲坚果树下,套种着结满红色果实的咖啡。这是群众结合资源禀赋,探索出的“坚果+咖啡+山地鸡”种养结合模式。

种植户鲁彪站在自家14亩坚果地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地种植22株坚果树,等到盛果期,每株可挂果10公斤,每亩地坚果产量可达220公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40元算,一亩坚果产值接近8800元。我还在每亩坚果地里套种了330株咖啡植物,产量在1吨左右。咖啡目前市场价大约为每吨3000元,亩产值能达3000元。”

为提高临沧澳洲坚果的综合效益,临沧市积极探索林药、林菜、林茶、林果、林粮、林下养殖等林下产业配套模式,重点推广了“核桃+魔芋”“核桃+木本蔬菜”“坚果+咖啡”等套种模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从近两年实践来看,效果很好,公司、企业、大户、农民积极性都很高。目前,全市实施核桃、坚果林下配套种植12.6万亩,品种达10余种,年产值达7.08亿元。”临沧市林科院负责人杨建荣介绍。

永德县永康镇忙捞村党支部书记段加申告诉记者,种植临沧澳洲坚果后,平均每亩土地的收入由原来种玉米时的600-800元增加至现在的2000元左右。

产业链的打造、品牌的创设、品质的提升,是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镇康县南伞镇,老远就能看见一个硕大的棕色“坚果”矗立在现代化工厂中,这就是云澳达公司设在南伞的坚果加工厂。

“之所以把厂房盖成坚果形状,就是让周边的果农一抬头就知道种出来的坚果该送到哪里去。”陈榆秀说,在云澳达公司,村民成了公司的工人,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种植、管护和采摘,公司负责统一收购。

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越高,技术要求越能落实,坚果的品质越有保证。“第一车间”的生产把住了,创设品牌、市场营销就顺了,云澳达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云澳达”已成为云南著名商标,公司种苗及果仁系列产品成为云南名牌产品。

眼下,云澳达、云果、云果大仁为代表的加工企业已在临沧布局,年加工壳果1万吨左右,研发生产6大系列19个精深加工产品,首个国家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也落户临沧。

富了百姓绿了荒山,临沧澳洲坚果的成功再次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澳洲坚果产业,不仅符合临沧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余炳武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一粒种子,已经成长为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养老树”。坚果产业不但成为具有世界市场话语权的云南高原特色产业,更是“既能金山银山,更能绿水青山”的典型代表。

“在云南,澳洲坚果又被称为‘懒人的摇钱树’,这并不是说种植澳洲坚果是懒惰之人的产业,而是它丰产后可以给种植户带来固定的收益。”刘绍军说,待澳洲坚果丰产后,它的丰产期可长达70年左右,只要管理好,每年都会随行就市有固定收益。

南伞镇田坝村是边境民族聚居地,是典型的山区民族村。长期以来,田坝村群众依靠刀耕火种解决基本吃粮问题,外出靠的是人背马驮,住的是茅草屋。从2009年开始,在原党支部书记王习宁的带动下,该村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种植,家家种临沧澳洲坚果,全村建成坚果产业基地5.5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村年产坚果将达2250吨,产值4500万元;仅坚果一项,全村人均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把产业问题解决好,就可以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结合点。临沧市通过引导提高规划,实施区域林农标准化种植意识,推进集约化经营水平,走向专业化、合作化、标准化道路。

澳洲坚果在临沧的发展壮大,不但成为临沧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可持续的“绿色银行”,还确立了临沧在云南林业中的地位。据云南省林业厅发布的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显示,临沧经济林木资源面积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200.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524元;2018年有望实现林业总产值23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5200元。

“临沧澳洲坚果是脱贫增收树、生态治理树,也是边疆和谐树。在临沧,它注定要承担起多重使命。”赵贵祥说。

早在2013年,出于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考虑,临沧市便在与缅甸进行广泛深入洽谈基础上,编制了《临沧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坚果产业规划》。项目实施涉及边合区镇康、耿马、沧源3县64.05万人,境外涉及滚弄县、户板州、果敢特区、南邓特区等区县;到2018年,营造澳洲坚果100万亩,其中涉外种植40万亩。

临沧澳洲坚果生机勃勃,承载着无数林农的希望。未来300万亩临沧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必将在打造世界一流坚果品牌中,不断刷新衡量绿色崛起的“幸福纪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颗坚果飘香世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22/581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