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苹果老产区迎来新生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59
内容摘要:①图①资料图。图②为弥雾机在园区苹果矮砧宽行密植种植基地喷施杀菌剂。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属
 

 

 

 

图①资料图。图②为弥雾机在园区苹果矮砧宽行密植种植基地喷施杀菌剂。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富含有机质,有生产水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栽培优质苹果的生态区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果树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桃、梨、杏、枣、葡萄等15万亩。2016年,万荣县立足苹果产业,开始规划创建覆盖6个乡镇,84个行政村,占地38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改造老果园,改换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延伸产业链。今年7月,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即将收获的季节,209国道山西运城万荣段两侧,一望无际的苹果树枝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在这片面积38万亩的水果种植带上,万荣县正立足优质苹果、桃生产基地现有的产业集群,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规划建设具有独特功能定位的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区、现代苹果电商集聚区、现代苹果产业拓展区、现代苹果链条延伸区、现代苹果农旅融合区、现代苹果加工集散区六个区域,并通过拓展深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建设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园区示范引领,2017年全县苹果总产量11.55亿公斤,出口水果3863.7万公斤,出口创汇5235万美元。近日,记者对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一颗苹果 18道工序

“以苹果为主的水果种植是万荣县一直以来农业的主导产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果树结构的调整,种植管理技术的改善,产业链的延伸又成为了新的课题。”县农委主任吴中庆说,正是基于通过新引擎带动引领,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考虑,万荣县于2016年以209国道万荣段为产业带动轴,将38万亩的水果集中连片生产区划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县大力推广“大间伐、双套袋,强拉枝、高光效,有机肥、生物药”等果业技术,着力加强土肥水、疏花保果、“膜+纸”双套袋、病虫害防治、果实成熟期精细化管理和采后分级、贮藏等配套技术。

目前,万荣县已结合种植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总结出苹果生产的18道工序,并在全县推广实施。

“看,这个外面是一个纸袋,它的作用是在苹果长肉的阶段形成暗室效应,让果皮薄脆,果肉细密紧致,吃起来脆甜爽口。”在园区内的苹果主题公园,68岁的技术人员韩德来指着枝头套袋的一颗苹果说,“其实在这个纸袋里还有一层塑料的膜袋,作用是防止果裂,避免农药污染,减少病虫害。”

韩德来说,到9月下旬,根据天气温度和湿度,纸袋会陆续脱掉,以促进苹果见光着色,而为了让果实各个方向能均匀着色变红,还需要在地面铺设反光膜,甚至有时候空气干燥时还要喷水增加湿度,促进果面着色。“这样苹果才能既好吃,又好看。”

“但里边的塑料膜袋一直要持续到销售时,否则苹果的水分和口感就会受到影响。”县农委办公室主任王鸿补充说。

当然,套袋和脱袋仅仅是万荣苹果生产18道工序中的两个环节,从每年3月份开始,苹果的生产要先后经历清园、拉枝、除萌、疏花、授粉、正型、定果、补钙、套袋、加磷、保叶、提钾、施肥、脱袋、铺反光膜、喷水增色、分级和冬季修剪等工序。

“这些工序一个都不能省略,有些环节比如加磷不到位,不仅当年的果子长不大,而且还会影响到第二年果树的花芽。”韩德来说。

其实,在全县推广实施苹果生产18道工序的同时,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果园,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设备,应用新种植模式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在贾村苹果主题公园,已铺设微喷滴灌1000亩,安装80盏太阳能杀虫灯,建成40亩瑞雪新品种试验园,配套12座园区管理房,同时智慧果园远程监测系统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安装到位。在王显乡范家村智慧果园,已引进烟富10号、烟富6号苹果新品种,并建设了黑枸杞、猕猴桃、树莓等优质水果种植区。在南张乡闫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已引进了瑞士红色之爱、美国蜜脆、瑞雪、烟富6号、优系富士等新品种,并采用矮砧宽行密植水肥一体化架式栽培技术,达到“三节一优”(节约土地,节省劳力,节约水肥药,优化果品质量)的效果。而在贾村乡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在示范推广富硒、富锌、富钙等功能苹果。

多个循环变废为宝

在产业园南张乡菇菜主题园区天地祥芮香菇生产基地,占地2000平方米的菌棒生产车间即将建成投产,而在110个出菇棚内,立体菌架上一排排的菌棒正在度过出菇前的越夏阶段。

“这些菌棒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每年修剪苹果树后废弃的树枝。”县蔬菜办公室菌办主任谢建鹏一边介绍香菇的生长环节一边说,用苹果树的枝条作为原材料加工菌棒,可以让万荣香菇种植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又能保证品质。

“香菇采收后,我们所有的菌棒会混合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再返回果园。”县农委副主任李国锋说,“这样废物再利用,围绕果业发展形成了‘树枝—菌菇生产—菌渣—有机肥料生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大促进了整个园区发展的绿色生态化。”

据了解,目前万荣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天天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已发展香菇栽培专业合作社9家,建设香菇生产基地30个。园区年加工香菇400余万棒,年生产香菇5000吨左右,年产值约4000万元,香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万荣苹果产业链条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翻过一道山进入黄河滩区,山西新尔奥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则在一片填沟开拓的500亩土地上,正在试验示范农业废弃物的多次循环利用。其中一条循环链是将修剪果树后废弃的树枝、玉米秸秆、高梁秸秆、花生秧、玉米芯等作为原材料,粉碎后加工成饲料,喂养黑牛,再将牛粪和秸秆混合加工成有机肥,返回果园。另一条则是利用与上述同样的农业废弃物,经科学配方制成有机食用菌袋,种植杏鲍菇,采菇后粉碎废菌包,发酵制作生物菌肥,再返回果园。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公司总经理戴显娇说,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农民的收入略有增加,更重要的是循环产业链可以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戴显娇说,去年他们收购果树枝和各类农作物秸秆约12万吨,收购款约3800万元,其实相当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3800万元。同时生产了有机肥5万多吨,全部回到园区果树种植基地,在肥料上为有机苹果的生产起到保障作用。

另外,针对苹果增色环节铺设反光膜会造成“白色污染”的问题,新尔奥公司正在建设一个反光膜回收利用的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投产后可将全县的反光膜全部回收,加工成塑料绳再返回果园供拉枝使用。

“开始,公司会以赠送有机肥的方式鼓励农民回收地膜,相信大家逐步都会养成回收农田废弃物好习惯。”戴显娇说。

三产融合效益叠加

随着国内苹果种植面积的扩大,2014年以来全国苹果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遭遇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苹果老产区更是形势严峻。“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围之路一方面要靠品种和技术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则要走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吴中庆说。

在促进三产的融合上,万荣县确立了通过打造产业园,建设“优质果业县”、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总体目标,目前已引进北京汇源集团、华荣果业有限公司、中鲁果汁公司等涉果龙头企业及果品贮藏企业120余家,冷藏能力达28万吨,果汁加工转化能力年可达35万吨,初步形成了产、贮、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各环节有序衔接、综合效益深度释放。

在发展加工业的同时,产业园一方面在农旅结合上进行大胆实践,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进行多方位探索。

万荣苹果主题公园是国家发改委首批确定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目标是建成集优质苹果种植、苹果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果业机械化示范、观光体验、苹果文化展示、果品储藏交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苹果全产业链生产区。目前采摘和游乐设施已经建设到位,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楼主体已建设完工,果业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建成,500亩功能果生产区已经成型,果丁、果脆等苹果衍生品加工区已基本具备投产能力。

在规划面积1500亩的通化镇小水果主题公园,集苹果种植、采摘、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设施农业区、水果种植区、田园采摘区、农耕体验区、观光文化农旅区各具特色。

在“慈善世家”李家大院和“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闫景村,景观农业、创意农业、旅游采摘和摄影美拍等休闲农业已经吸引了大批周边的游客,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为传统农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和韧性。

在王显双创孵化基地,正依托山西省首个“淘宝村”王显村,建设“新农人”创业创新平台,覆盖周边21个村,形成以电商为带动的苹果销售新链条。

而在华荣果业有限公司,正在以出口为导向带动精品高端果业发展。用总经理黄新立的话说,“虽然近年来全国苹果产量增加,总体市场趋于饱和,但优质、有机、绿色的中高端果品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苹果产业的做大做强必须有中间环节对接消费终端,通过制定高标准带动苹果生产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销售的议价权,让农民的收益得到保障。”

同时,万荣县正着手让全县的125个果库提档升级,变简单的存储为有加工和品牌营销能力的果企,带动果品质量提高,促进优质果更好地销出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苹果老产区迎来新生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21/581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