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这是在诸城市南部山区上康岭一带流传多年的顺口溜。昔日荒山秃岭的面貌,如今却已踪影全无。
2013年,“门外汉”魏本欣承包了5亩荒地种植榛子。在小规模种植榛子试验成功后,魏本欣毅然拿出1500万元,注册成立了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良种榛苗选育、基地示范种植开始了他的榛子创业。
原先农民手里每亩200元都租不出的山岭薄地,魏本欣直接出价每亩600元,而且一付就是10年。土地流转后,老魏先后投入1亿多元,将荒山薄岭复垦、整平,修建生产道路、电网、灌溉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有了保障,他又担心技术不过关,先后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经济林协会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几年奋斗下来,一处高标准榛子种植园区雏形已现:栽植榛树140多万株,基地年育苗能力300多万株;辐射11个村、1100多农户,3000多村民从土地流转中受益,入园打工农民年均工资3万多元。
2018年,魏本欣的榛子栽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并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华山老魏”这个商标。
“榛树绿满坡,结满致富苗……”这是时下康岭山区新流传的顺口溜。一棵棵榛子树让千年荒山变成“绿色银行”,让山区数以千计的人命运轨迹因此而改变。
“融合发展”铺就康庄大道
日前,记者偶遇来自临沂市兰陵县矿坑镇兴龙社区的参观考察小组,他们想把这个项目引到当地,让更多的人种榛子。魏本欣向考察组一行介绍说,他种的这个榛子叫平欧大榛子,耐旱、耐寒、耐贫瘠。一般栽种后2-3年见果,4-5年后进入盛果期,年亩产500多斤,10年后年亩产可达1000斤。按收购价15元/斤计算,亩收入过万元。
魏本欣对“产业兴才能乡村兴”这句话感触颇深,并且认准了“融合发展”这条出路。2016年7月,魏本欣投资6000多万元,从欧洲引进了智能化榛子加工设备,主要生产榛子油、榛子粉、榛子仁、榛子乳等。同时,依托榛子园区及其景观优势,以榛子产业为基础,以山地旅游为方向,融入诸城恐龙文化、东坡文化、农耕文化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循环、创意、智慧农林业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共好合作社田园综合体。
至此,华山榛业全产业链发展初步成型,构建起“种苗繁育+榛子种植+深加工研发+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休闲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下一步我们要走出国门,到土耳其开办工厂,让中国的榛子品牌走向世界。”魏本欣告诉记者。去年底,他还争取到了2019年的第四届中国榛子大会的承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