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辽宁沈阳:让城市人愉悦让农村人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388
内容摘要:图为稻梦空间主题公园入口。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赏乡村景,品乡土情,领乡野事,洗去城市的嘈杂、喧嚣,缓解工作的紧
 

 

图为“稻梦空间”主题公园入口。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赏乡村景,品乡土情,领乡野事,洗去城市的嘈杂、喧嚣,缓解工作的紧张、压力,体会乡村的悠然、宁静,感受天地的灵气、精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向往着返璞归真,做一次“都市农夫”。在辽宁沈阳,市民这样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每每提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的沈阳,大家脑海中可能想到的是“共和国长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工业相关的主题词。但如今,休闲农业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个全新产业,让这个城镇化率超过80%的古城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沈阳市副市长陈弘告诉记者,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打造沈阳周边都市慢生活休闲中心,突出休闲农业主题,赋予休闲农业文化内涵,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建设,让都市人“有地方去,有地方玩,有地方花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成全国知名的农业休闲观光名城,让城市人得到愉悦,农村人得到收入,农耕文化传统得到承续,一直是沈阳市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的目标。

截至2017年底,沈阳市共建成休闲农业项目146个,项目实施面积15.4万亩,实现年营业收入5.82亿元,年利润总额1.2亿元,从业人员2.27万人,带动农民1.1万户,年接待游客447.8万人次。呈现出新业态、多功能、高效益的发展态势。

功能一:建设休闲农业园区,“农业+生产”

“这里哪儿都美!”站在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稻梦空间”园区的瞭望塔上,看着下面栩栩如生的龙形和孔子形象的稻田画,67岁的乔亚彬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该公司由“稻梦空间”、“特色民族村寨”、“种养殖基地”、“农业嘉年华”四部分组成。以自然生态为理念,打造原始耕种与鸭蟹立体养殖共作的生态稻田;以锡伯文化为传承,展现璀璨悠久的农耕历史;以稻米文化为创新,绘制震撼人心的世界最大稻田画;以科普农耕文化知识为媒介,建立全国最大中小学生教育科普基地。

公司总经理赵爱军告诉记者,稻田画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观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希望以稻田画为契机,通过打造稻田休闲农业吸引老中少各类人群体验感受农耕文化,最后来提升本地稻米的知名度。“2014年到2018年6月,共计有50多万人次前来观光,仅今年6月,营业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赵爱军说。

2014年,公司开始以一千多亩地为试点,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到了今年,规模已达三万亩,参与进来的农户已近1000户,涉及3个街道40个村。仅兴光村2295亩土地就有800亩流转给了公司。在兴光村干了27年的朝鲜族老村长、65岁的金允植告诉记者,兴光村很多朝鲜族都常年在韩国打工,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2018年给村民们的流转价格是930元/亩,这样平均每户每年会有3000多元的额外收入,同时也免去了村民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

以1000多亩旅游区带动三万亩基地生产和品牌建设,推广“稻梦空间”和“喜粒妈咪”品牌稻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休闲农业发展道路,并以此辐射沈阳乃至整个辽宁省,产生了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这两个稻米品牌已经销售给沈飞集团、宝马等知名企业。

在位于铁西区高花街道夏家村的兴龙农场,这个由辽宁兴龙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占地212亩的综合性农业项目,也和稻梦空间一样有的可看。农场内的垂钓景观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建有玲珑湖、垂钓廊道、景观桥、环湖路、绿化带等。这些景区也同样是为了促进其种植生产。在种植生产区域,主要以露地和冷棚生产为主,建有田间作业路、冷棚、安装节水灌溉设备设施,主要种植蔬菜、杂粮、葡萄等,既生产肉禽蛋品,同时也养殖一些具有观赏功能的珍珠鸡、小兔子等适合开展科普和喂养活动的小动物。

像稻梦空间和兴龙农场这类以休闲农业促生产的模式,正成为提升沈阳本土品牌的一个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沈阳市围绕“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战略,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通过实施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夯实基础、科技示范等支撑措施,促进都市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互动融合发展,为“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城市”、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功能二:打造休闲农业专业村,“农业+生活”

城市的生活,让我们对农事早已模糊;良田炊烟,逃离喧嚣的城市,漫步田间,择一间小木屋,清晨推开窗户,感受着的是扑面而来的惬意空气,从沈阳北端一路向南,到佟家峪村是个不错的选择。

佟家峪村位于浑南区祝家街道东北2.5公里处,著名的“沙地沟大杏”就产自这里。佟家峪村占地10800亩,耕地5000亩,果树3000亩,分别有大杏、树莓、各种梨、苹果,7月份大杏成熟,8月份树莓成熟,9月份各种梨成熟,10月份苹果成熟。水果种植有着优久的历史,同时野山榛子、各种山野菜健康绿色,独具特色,寒富苹果、苹果梨种植已初具规模。佟家峪村一半是山一半是田,有1000余亩杏树,这些杏树平均树龄在50年以上,更有80岁以上的。初春时节,争相开放。放眼望去,山峦起伏,轻雾缭绕,满眼的粉红,芬芳溢彩,花香浓郁,像是步入仙境花海一般,“杏花谷”到处弥漫着树香和草香。2016年沈阳市在这里举办了首届杏花节,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举变成了远近闻名近郊自驾游目的地,沙地沟大杏也因香气馥郁、甘酸适口、含多种维生素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

借助优美的自然风景,佟家峪村建设了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活跃了地区的文化生活。村民又自发开起10多家有特色的农家院,接待八方游客。如今的佟家峪村已是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村民生活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几年先后获得沈阳市“美丽乡村”、沈阳市休闲农业专业村等荣誉称号。

像佟家峪村这样的休闲农业专业村还有去年被评为“沈阳市休闲农业特色村”的王士兰村。

位于浑南区李相街道的王士兰村现有山林2500亩、土地5000亩、鱼塘250亩、温室大棚500余栋,呈现出一派怡适优雅的田园风光。王士兰村有农家乐23家,连体日光温室1万平方米,温室53栋,冷棚10栋。10多年以来,从单一的餐饮接待到住宿、采摘、观景、体验农事,王士兰村的“农业+生活”的农家乐模式越来越具吸引力,凭借过硬的礼仪服务、烹饪技术使得村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平日30-50人,旺季一天400多人,“回头客”很多,户均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仅2017年,王士兰村便接待游客26万人次,采摘餐饮娱乐综合收入2750万元,纯收入1400万元。

“我们正在以节庆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点’的建设,推动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建设,吸引更多的市民到农村来休闲观光,是沈阳市农委推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各地共举办56个节庆活动,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节庆收入4.98亿元。”沈阳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朱文波告诉记者。

功能三:发展休闲农业采摘园,“农业+生态”

在位于沈阳市法库区孟家绿色食品开发区的“乡遇时光”休闲农庄,来自市区的孙女士正悠闲地和家人在农庄内的一个角落里聊天。“这是我们采摘的茄子,感觉很好!”孙女士指着桌子上的几个茄子说道。

乡遇时光休闲农庄位于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内,成立于2010年,占地五百亩。农庄总经理王鹏于2015年接手这个农庄。“认领一块土地,按自己的意愿种植,做一回都市农夫。”王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一次次挑战消费者心理极限,因此他做的这个“私家菜园”就是想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让市民能拥有一块自家专属的绿地。王鹏从周边村庄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一片土地,用于“私家菜园”的经营。

据王鹏介绍,目前已经有52户认领了52块地,每块地占地一分。王鹏收取每块认养土地每年800元的租金。“既便宜又原生态,这是非常划算的!”王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市民不能经常来这里亲自耕种,王鹏便收取每块地每天2元钱的管理费代为管理土地。如果市民想吃自己租的地块上的菜,他每周会集中配送,只收取5元配送费,一般每次配送有10斤菜左右。

无独有偶,位于康平县东关街道梁家村的红碧然生态园主要是以采摘水果为主。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红碧然生态园已经成为“沈城知名,辐射辽吉蒙”的休闲采摘园,同时建成了以新鲜水果为主、时令蔬菜为辅,“体验田园风光、品尝鲜食水果”为主题的高标准开放式休闲观光采摘园。

这些“私家菜园果园”不仅可以使市民享受原生态耕耘乐趣,而且还是周末休闲、亲子教育的好方式。这种方式也陆续成为沈阳其他休闲农业庄园的借鉴示范。

朱文波表示,未来,沈阳市休闲农业将按照“三步走”的目标稳步推进:到2022年,建成休闲农业园区50个、休闲农业特色村10个,丰富提升精品旅游线路,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800万人次;到2035年,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1500万人次,休闲农业收入达100亿元;到2050年,建成全国知名的农业休闲观光名城。

如今的沈阳,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前瞻的战略规划、走出了一条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之路,为这座老工业城市增添着农耕大美、宜居衣色。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辽宁沈阳:让城市人愉悦让农村人增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13/5798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