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喜看河套乡村精美画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291
内容摘要:瓜菜丰硕,花草斗艳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场感受田园综合体经济的独特
 瓜菜丰硕,花草斗艳……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场感受“田园综合体经济”的独特魅力。

置身于叠翠流金、硕果盈枝的丰收田野,参观者边走边看,被产业融合的精美画卷所震撼。“这个示范园的确是大手笔,涵盖了现代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种新型业态,真正体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整体感觉很壮美。”来自四川省发改委的参观者说。

五原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投资60多亿元按照“七位一体”发展思路打造的一个产业融合大园区。目前,该园区共有企业339家,年产值超过60亿元,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71%,带动农户3.8万户,占到全县农民的近80%,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两万多元,高于其他农民收入32%。

“这是我们打造‘田园综合体’的一个典型”。五原县县长张广明告诉记者,今年,五原县启动实施“十镇百企百园”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一品一园、一园一田园综合体”,计划建设各类农牧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138个,每一个田园综合体,都绘制一张或几张发展规划图,囊括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三产融合、四控区域、农村改革、村庄生态、人居环境等各类要素。

大园区建起产业融合大平台

——以园区建设为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抓手,坚持园区化引领、产业化经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走进五原县锄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一个展示棚,黄瓜、西红柿、茄子、彩椒,各色蔬菜鲜嫩娇艳,令人垂涎欲滴。园区内配套生态餐厅、农家乐、动物园、马场、健身休闲广场、农业教学中心,是集观光、旅游、采摘、健身、培训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土地阳光、现代农业科技、农民、返乡大学生、互联网在这里高度融合,大学生在这里可以实现创业梦想,消费者坐在家中即可享用原生态绿色蔬菜,农民足不出户实现增收,企业在服务中增加效益。

苑平夫妇是塔尔湖镇乃日七组村民,正在温室里熟练地打掐黄瓜苗。他自己种的60亩地,来这里干电焊活儿时了解了这里的经营模式,承包了一座2.5亩的温室,现在黄瓜苗已一人多高、开花结果,长势喜人。

“在这种菜什么也不用管,只要听话照做就行了,不用起早贪黑卖菜、担心病虫害了,这些事公司都替我们解决了。按现在的涨势,一年两茬能摘黄瓜15万斤,按均价两元每斤算(现价4元每斤),毛利30万元,除去一切开支能挣十几万元。”苑平边干活边说。

现在,锄禾已经有129户像苑平这样的农民在这里落户了。

锄禾现代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高科技智能温室3.6万平方米,高标准日光温室130栋,种植20余种蔬菜。公司无偿为蔬菜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农户生产的蔬菜全部由公司包销,形成温室建造、技术指导、免费销售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实行“公司+基地+种植户+市场”的购销办法,形成“订单式”线上线下运营体系。“我们已经实现产品的可视、安全、共赢、富硒、规模化经营模式,最大化保障农户利益,一二三产在这里高度融合。”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五原县以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坚持“现代园区+特色产业+产业融合主体+县域电商+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三农服务”的“七位一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总投资60多亿元,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占地15.9万亩的“一区九园”产业融合大平台,为振兴“五原大乡村”构筑了清晰的顶层设计。

目前,全县共建成涉农产业园区79个,整合组成了以涵盖百万亩订单种植、百万只肉羊生产联合体、8万亩设施农业、千户农家游、百家农民电商等多重内容的全县域、绿色生态、三产融合的“大园区”,带动全县农村产业融合率达到70%以上,三产融合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

五原县的县域经济实现了结构优化、方式转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多项工作成为全国全区标杆示范,荣获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圆满承办全国全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赞誉。

大融合成就农民致富

——把打造特色产业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关键,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做深农企利益联结,探索增收新路

五原县丰裕办事处是该县撤乡并镇17年后,新设立的办事处。这里发展和建设相比其他乡镇稍有滞后,但有一件事它后来居上,走在了全县前列,那就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该办事处全域种植面积11万亩,今年的蜜瓜种植面积就达到3万多亩,较往年面积增加了近两万亩。

在万亩蜜瓜种植园内,103个拱棚排列在道路两侧,棚内的蜜瓜已经成熟,客商络绎不绝,有不少外地经销商直接下单,让这里的蜜瓜不出地头就卖出了好价钱。

李彦东是丰裕办事处丰华一社的村民,承包了这里11个拱棚,仅一个棚种植香瓜和蜜瓜的纯收入就近两万元。“今年年景不错,蜜瓜的品质特别好,每亩地平均都在6000斤左右,亩产比去年增加了600到1000斤,今年收入个20万元没有问题……”李彦东笑着说。

对于蜜瓜种植,丰裕的农民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就有人种植,从当时的零星种植逐渐发展到了家家户户都种植,今年更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丰裕办事处为了方便农民卖瓜,重新启动和新建蜜瓜市场两处,设立收购点6个。

近年来,五原县坚持园区化引领、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占地20.9万亩的“一区十园”农村产业融合大平台,荣获全区田园综合体试点旗县。依托蒙草、锄禾、祥瑞、其田等公司,发展设施农业8.7万亩,总产量近8万吨,亩均效益3万元以上,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入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进青青草原、力农、巴美、金草原等公司,肉羊饲养量达511万只,建成年出栏百万只以上肉羊生产联合体;依托隆平高科控股的三瑞农科,建成全国最大的葵花种子交易市场、葵花籽交易中心、葵花种植基地,构建起了全国葵花产业“航母”……

截至2017年末,五原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046元和16573元,年均分别增长6.7%和8.8%。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向往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张广明表示,下一步,五原县将以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统领,以建设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手段,推进畜禽养殖精细化、设施农业效益化、葵花产业链条化、七小产业特色化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农产品由同质化转向高端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业态搭起产业融合大桥梁

——围绕“互联网+县域经济”做文章,把更多更好的优质农畜产品销往全国全球市场,积极开发旅游产品,真正让旅游火起来

王智冉是五原县本地人,2015年入驻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他通过创建品牌、网络销售、手机直播等形式将五原县各类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他的销售事迹曾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真心仁葵花子销售商谢波2016年入驻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开辟了淘宝、拼多多、国美在线、返利网、天猫超市等销售通道,仅一年半的时间,线上销售葵花子500多万斤,销售额突破了5000多万元。

张广明告诉记者,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上,当地围绕“互联网+县域经济”,进一步提升河套电商产业园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水平,把更多更好的优质农畜产品销往全国全球市场,实现了“鼠标一点、行销天下”。

在投资5亿元建成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五原县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36家大型电商合作,开发了“根在草原”“瑾优易购”等产业平台,培育了电商企业226户、第三方服务机构32家,孵化了黄金纬度、先蛋先鸡等36个网销品牌,覆盖辐射30多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00多个专业合作社、1万多农户订单种植,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全区电子商务基地。依托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商站点,建成“乡村货的”的物流网络和鲜活农畜产品冷链中心,真正让农村“菜园子”直通城镇“菜篮子”,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从“锄头”到“键盘”、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一枝独秀”到“跨界融合”、从“一村一品一区”到“新型田园综合体”、从理念到实体的升级换代,使五原粗放农业正在向精耕细作、绿色科技、生态农业、高端农业、质量农业华丽转身,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喜看河套乡村精美画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09/5790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