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改革是农民增收的第一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363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由温饱不足奔向全面小康,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由温饱不足奔向全面小康,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回顾农民增收的四十年历程,探索农民收入的变动规律,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历史回顾:改革让农民摆脱了饥饿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增收的发展历程,呈现出3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从发展历程看,“三个阶段”见证农民不断增收。第一阶段是1978-1996年:波动中高速增长。1978-1984年的6年里,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66倍。1985-1991年的6年里,农民收入增速减缓,波动加大。1992-1996年的4年里,农民收入增长企稳反弹,实现了新一轮迅猛增长。第二阶段是1997-2003年:回落期徘徊不前。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快速回落,此后连续4年农民收入增速下降。在这6年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5.46%,尤其是农民经营收入增长基本停滞。第三阶段是2004年至今:反弹后快中有稳。2004年开始,农民名义收入增长率重新回到两位数,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04-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7倍。2013-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44%。

从发展动力看,“三大引擎”带动农民不断增收。第一,内生动力:从集体到个人,农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不断完善,允许、放宽、规范、鼓励农民向城市流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第二,市场活力:从计划到市场,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从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到开放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兴起,到农村产权改革等各项改革快速推进,持续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农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第三,政府推力:从多取到多予,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持续攀升,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15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不仅对农民不“取”,还不断增加“予”的力度,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

从发展内涵看,“三部曲”推进农民不断增收。第一,赋权:经营权、劳动报酬权、财产收益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赋予了农民越来越充分的经营权;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民的劳动报酬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产权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农民的各项财产权益日益清晰。第二,减负:治乱、取消农业税、减费优税。从改革开放之初推行的以治理“三乱”为重点的农民减负政策,到新世纪全面取消农业税,到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并通过减免费用、实行免税政策、给予贷款贴息等途径,不断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强基:农业补贴、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自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四项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成为农民转移收入的重要来源。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到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新世纪以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先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从“两免一补”到完全免费,农村公共卫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使农民的支出负担不断减轻。

战略前瞻:又到改革关键窗口期当前

我国经济运行进入稳中向好的态势,高质量发展初显端倪,新型城镇化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强农富农导向持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总的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收入仍然将处于惯性上升通道。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民增收也面临种种隐忧和制度障碍。第一,二元结构尚未改变。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仍高达2.71,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差距仍然很大。第二,传统增收动力递减。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冲击着诸多的传统产业。同时,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对务工人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工需求明显减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第三,支农政策效益递减。以支持种粮为主的普惠性补贴的政策效应递减,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广度与深度不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这影响到农民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显然,由于传统的收入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动能正在形成之中,农民收入增长波动也将难以避免。政策设计:以四大转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增收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促进农民增收要出实招,从农民收入的基本构成着手,大力改革创新,构建稳定长效可持续的农民增收机制。

一是变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品牌。拓展农村产业融合空间,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教育、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二是变就业为主转向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提高农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强化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农民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来源渠道。

三是变资源为资本:以激活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收入。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民房屋产权的租赁、转让、抵押,盘活农民房屋财产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益,确保农民财产收入不断增加。

四是变扶持政策分散多元为集中发力:以政策整合夯实农民增收后劲。推动财政扶持从面面俱到转变为集中重点,注重补短板,注重兜底保障;回归公共财政属性,取消无效补贴,更多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从城乡统筹逐步过渡到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加大农业农村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农民分享发展红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改革是农民增收的第一动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04/578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