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清除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807
内容摘要:据2000至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年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既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
 据2000至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年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既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也反映了农村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农村留守老人增多,正改变着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农村老年人代际之间权力、声望和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农村老人的供养、照料等权利。如何让农村留守老年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留守老人有获得感、安全感,是我们从政策措施到实践工作都需要迫切给予回应的现实问题。

农村留守家庭的赡养功能已经削弱,这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广大的农村老年人基本上没有,或者是只有很少的储蓄,目前主要依赖的还是自己养老和家庭赡养,在应对家庭经济负担加大和自己养老存在的风险等方面,他们其实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只能以养老政策的实施来提供保证。因此,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心里经常存在着“焦虑感”与“无助感”。

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因此,抓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关爱服务措施,不能光抓乡村留守老年人本身,对于家庭责任和乡村治理制度化一样需要重视。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关爱服务机制需要借助乡村振兴契机,要以着力完善“三治”融合为支撑,激活乡村善治内生力。

一是续文脉。着力完善德治为引领,注重家教家风,善待乡村留守老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和关爱服务的责任主体。子女或其他赡养人要依法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扶养人要依法履行扶养义务。同时,家风的建设也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孝敬老人是社会教育进入家庭的具体行动,这对提升乡风的文明程度、协调代际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意义深远而重大,值得每一个家庭高度重视,也值得基层政府组织高度重视。结合孝亲敬老文化教育,开展乡村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教育,把弘扬孝亲敬老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树立积极老龄观,善待老人、孝顺老人。以村评选“文明家庭”为载体,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圆家梦”主题活动,编写《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传承乡风孝文化,从小做到敬老、养老、助老。

二是建机制。着力完善法治为纲领,建立覆盖农村留守老人动态信息管理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家庭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使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养、居有所安。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动态信息库。在集体主导方面,一是有条件的村镇创办农村幸福院、村级互助幸福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可在幸福院实行全托或半托服务。二是建立村级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驿站。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对愿意接受服务的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

三是强自治。着力完善自治为根基,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功能。完善老人自治组织,为留守老人构筑“抱团取暖”的老年协会。建议由村委会提供场所,成立老人乡村和互助式养老,低龄帮助高龄,邻里帮助留守老人,守望相助,使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通过组织留守老人互助养老,解决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家庭赡养纠纷、老人维权、开展文体活动、帮种田地等。建议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安排专门的经费支持农村老年协会,可以选择基础和条件相对好一点的乡村做试点、示范,然后再加以推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清除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04/578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