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哈尔滨村办企业创富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浏览次数:82491
内容摘要:1982年,对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红光村的村民来说,是转折的一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种地、养猪生活方式,成立红光锅炉厂
 

 

1982年,对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红光村的村民来说,是转折的一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种地、养猪生活方式,成立红光锅炉厂,开始“强工兴庄”。历经近40年,那个村办小厂子,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并且跻身全国工业锅炉行业前十名、全国风电塔架制造全国第三名。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是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全省近万个村中,红光村近年来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和村民基本养老金全省第一。

猪圈变厂房

从“打杂”到全国十强

说起当年创业,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在山,仍然记忆深刻,老人侃侃而谈,看不出他已经年满75周岁。“1955年的时候,村里种地、养鸡、养猪、养牛、打鱼。”徐在山说,“可是,靠畜牧养殖挣钱难啊。”

为了带领村里人改善生活,能挣钱的事儿徐在山都愿意尝试,除了畜牧场,他们还卖过蜂王浆,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习大邱庄的浪潮,让红光村看到了希望。上世纪80年代初,徐在山一个人奔赴大邱庄取经,最终确定了“强工兴庄”的发展方向。

1982年,红光锅炉厂正式成立。锅炉厂起步时规模小,也接不上什么大活,只能捡一些其他锅炉厂不愿意干的小活。“从小活儿开始,一边干一边摸索经验、锻炼技术。”徐在山说。

那时候村民就是员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徐在山决定让员工先富起来。红光村从1956年合作化开始,直到现在,62年的集体账目一页不少。在已经泛黄的账本上可以看到,1984年作为“一把手”的徐在山一个月工资只有72元,而员工的工资已经能够拿到每月720元。

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员工们工作更有积极性。近40年的发展,当年全市锅炉行业最小的“老疙瘩”,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锅炉制造企业,全国工业锅炉行业1700多家企业的前十名。“现在的厂房、办公楼,都是以前的猪圈、鸡场。”徐在山说,“现在,村办集体企业员工1160人,每年向政府缴纳税费四五千万元,总资产已经达到10亿元。”

人均年收入6万元

是全省第一村

在高速的发展中,如今的红光村彻底变了样。在新村两处大门口,建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红光村牌楼。在村里,还有体现金源文化的3座古装景观亭,还建有百米长的风景长廊和千米文化墙。

红光村还铺设了环村水泥道路,整修了沿江沿河的护坡堤。去年,建设了一处总面积2600平方米的红光农民文化宫,为仿古中式建筑多功能楼,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装修。另外,阿什河穿村而过,两岸还计划打造一个中华风情园,不仅修建亭台楼阁,还要配建社区科技文化宫。

住在红光村,不仅“硬件”条件好,村民们的“软件”——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

早在1991年,红光村全体村民就住上了楼房,不论男女,只要结婚就分到一套五全的楼房。现在,246户、789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退休村民不仅每月享有2000多元的国家社保、医保,而且企业每月额外补助退休村民文体娱乐费1000元,年节都要分发福利,年末还有股份分红。多年来,红光村始终是我省村级单位纳税第一名,在全省近万个村中,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和村民基本养老金全省第一。

辽宁建分厂

打造海上风电制造基地

21世纪人才最重要,特别是对于村办企业。创业之初全村人可以靠拼劲去打开市场,但是真正要做到拔尖,还得有人才、技术。与创办之初相比,现在红光千余名员工中,仅有两成左右是本村人,外来人才越来越多地进入企业,其中,企业招聘的140多名大学生,已经扎根于红光。

马兴华198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时,一心想来红光锅炉集团上班。“当时董事长还是总经理呢,他开始没相中我,不想把我留下。”马兴华说,“后来看我太执着,才让我留下来试试。”为啥非要来这儿,马兴华说,在学校时她就听说,在红光锅炉厂工作不用考虑人情世故,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企业注重人才培养,这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如今已成为集团党委副书记的马兴华,只是红光锅炉集团注重人才、技术的一个代表。目前,该集团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服务工作站,致力于高效节能环保锅炉的研发与制造,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703所、煤科院、哈焊研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拥有百余项国家专利。主营产品为燃煤、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电锅炉,电站设备及部件,兆瓦级风力发电塔架等节能环保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5个省和400多个市县,同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等地区。

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还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年可生产工业锅炉10000蒸吨。近年来,企业为适应市场及发展战略需要,在辽宁兴城临海产业园区兴建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分公司,打造海上风电制造基地,实现两省工业布局,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已经具备风电塔架1000兆瓦的产能,跻身全国前三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哈尔滨村办企业创富增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801/577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