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直是旅游旺季。在各种旅游项目当中,草原游越来越热,不少家长选择带着孩子前往草原策马扬鞭,感受天大地大的辽阔。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有天然草原3.928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草原是旅行的好去处,同时也是牧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草原旅游,如何做到收益生态两不误?
近几年,草原被违法占用、家畜超载过牧带来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等问题也越来越普遍,不仅影响了旅游的感受度,更是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对于牧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值得深思!
如何更好的开展草原保护工作,推进草畜平衡、实现草原合理利用与牧民增收的同步发展,既需要建立和完善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更需要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发展草原特色经济,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
这几年,国家也在大力开展退牧还草工程,包括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简称草原补奖机制),推进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这是我国草原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295.7亿元,工程的实施累计增产鲜草8.3亿吨,约为5个内蒙古草原的年产草量。
多地也在因地制宜的积极探索草原经济的有效良策。在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独山子村,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推广种植中科院培育的羊草品种,羊草是多年生禾本科优质牧草,可以实现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用来修复草原生态环境。从禁牧区退出的牧民不仅享受到补助奖励资金,还人工种植饲草料,不仅让草原生态系统得以保护与修复,收入也有了提高。
既需要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角度设立目标和机制,又需要从标准化建立和实行、人才培养计划、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强化、产业化布局和扶持等角度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多方并举,多措施并行,合力推进草原生态和经济的双重发展。
牧场、蓝天、白云、河流、牧马,那一幕幕的美好画面,旅游满意度和牧民幸福指数的共同提升,才是奔向幸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