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灯笼、拉花及各种节日用工艺品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不点”产业,在鱼台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鱼台县坚持靶向扶贫,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精准发力,以合作社和扶贫车间为依托,建起了昌健木耳、润农种业、润柳工艺品、太阳贸易草编、鹤来香食品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车间+农户”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通过劳动拔“穷根”、除“顽疾”。去年,鱼台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个,惠及贫困户1176户3052人。
鱼台种植毛木耳已有30多年的历史,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现代优质毛木耳优新技术与优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和病虫害生态化治理技术等,毛木耳等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让毛木耳这个“小不点”长成“参天树”,年产值近12亿元,成为全国毛木耳生产大县。
“装菌袋、摘木耳、晾晒等简易环节的岗位,不需要啥技术,也不用费多少力气,特别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据鱼台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汉友介绍,他们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将大棚免费租给贫困户种植,帮助周边村庄40户1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在鱼台,像“昌健”这样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有40余家。
在扶贫调研中,济宁市特警支队挂职张黄镇的扶贫副书记张计刚发现,张黄工业园区内的鱼台县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节日纸制品,如灯笼、拉花、纸帽、喇叭等,工艺简单,务工灵活性比较大,可以领取原材料回家加工,非常适合家庭妇女和老人操作。张黄镇政府因势利导,在村里投资建设“扶贫车间”。今年年初,他们将扶贫车间整体承包给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把承包费用分发给贫困户的同时,鼓励华利雅公司积极吸纳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现了贫困户有工作、企业有劳动力的双赢局面。
同时,他们还在3个省级贫困村积极打造“一村一品”村级加工扶贫车间,就近招收周边各村贫困户中的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到车间务工,既可以在加工点集中干活,也可以回家加工,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在张黄镇大陈村产业扶贫车间,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雪菊告诉记者,她的公公婆婆年岁已高,身体多病,无劳动能力,两个孩子还在读小学,她要伺候老人又要照顾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丈夫独自一人外出务工,自从村里有了扶贫车间以后,自己也能利用空闲时间做工,每天能挣40元到50元,为家里增加了一份收入。
截至目前,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经在张黄镇建成了以军城村镇级“扶贫车间”为中心的5处村级扶贫车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多人,人均月增加收入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