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合作社检测合格报告后,许崇杰的黄瓜比其它收购点每斤要多出两毛钱。他表示:“我们现在每天平均摘下黄瓜600斤,一天就多卖120元,一年下来多收入一两万很正常。”
三元朱村村委委员王学军补充道:“俺这里的农民种菜,不问多少斤,只问多少钱。2000斤黄瓜不一定能有200斤黄瓜挣钱。”
“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了,农民的美好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农民如何增收?蔬菜如何转型?我想就是从数量向质量转型,质量好了,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健康的蔬菜,就能保证百姓生活品质。”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
按照统一标准种菜
许崇杰的黄瓜大棚入口处贴着二维码。用手机扫了一下,信息显示:“039号,许崇杰,3组;所种品种:黄瓜;用药:阿维菌素;肥料:968菌肥。”
二维码是三元朱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张贴的。许崇杰说,大棚内每一次用药、施肥情况要及时通过手机上传,合作社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检,如果上传不实信息,会被通报并处罚。
2016年底,三元朱村成立蔬菜合作社,全村128户种植户全部加入。有了合作社,社员从蔬菜良种、农药、化肥、农家肥、农用机械购买,到农残检测、蔬菜销售,将严格执行合作社的标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很难形成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标准,就无法保障农产品安全。合作社能使农民组织起来,农资、销售、技术等就有了统一标准。”王乐义说。
三元朱村农残检测使用的是出口日本的绿色蔬菜农残指标,这一标准远高于国内检测标准。如若发现不合格的蔬菜样本,该户种植的蔬菜将全部销毁,并在两年内禁止生产蔬菜。
每个社员每次卖菜都要经过速测抽检。农残速测设备是2017年三元朱村委花费200万元更新的,主要监测的是有机磷和酯类农药残留。
最终,经过重重检测的黄瓜将获得属于自己的二维码生产信息,这种质量追溯二维码在蔬菜大棚和包装箱内均可发现,跟随蔬菜进入消费者手中。
“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主体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倡的。”王乐义说。
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杜志勇常年与三元朱村进行科研技术合作。“这是给农民定下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划出一条底线,这种标准化模式在全国尚属个例。”杜志勇说。
时时创新种好菜
“以前用老办法种的西红柿,每斤才卖3块钱左右,现在我们用沙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出的西红柿,不但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而且每斤卖到了6块多钱。”王乐义说,“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新六产’,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三元朱村作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振兴,争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兵?王乐义已经有了自己的“算盘”,在发展无公害蔬菜、增加绿色食品供给上,三元朱村一直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
当大棚里只能种黄瓜的时候,王乐义带领村民首先试验种出了西红柿、豆角等。当农民正在为蔬菜卖不出好价钱发愁时,2003年三元朱村在蔬菜产品上注册了“乐义”商标,走向了品牌之路。
如今,三元朱村山东田立方农业有限公司新式大棚里,展示着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沙培模式。沙培模式是指,在20厘米的河沙下面,用薄膜将沙层和土壤隔开,沙层下面铺设有透气管和无纺布。每一排作物都配有水肥一体化设备和传感器,最后所有管道连接到水肥回收罐内,可消毒过滤后再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智能控制水肥施用时间,水肥自动回收,杜绝了土传病害。
“严格意义上讲,这项技术应该叫水气循环式沙培种植,采用封闭循环系统,水肥回收,又能保证蔬菜根系的透气性。这套设备管理起来也很方便,能让种植户至少省工60%。”田立方负责人王青春说。
传统的土壤栽培模式,因为长年耕种,地力逐渐被透支,土壤出现板结,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底肥来对土地进行重新整理,大水漫灌的浇灌模式又会增加棚内湿度,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沙培模式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今年4月,王青春把黄瓜、丝瓜抽样送到了寿光市检验检测中心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样品全部合格。其中速灭磷、百菌清等60余种常见农残指标均显示“未检出”,达到了双A级绿色蔬菜要求。
新技术从不捂着
“我们积极创新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有了技术,我们敞开心胸,向全国菜农传授。”王乐义说。
5月26日,辽宁省凌源市菜农张瑞福在三元朱村山东省农业科技培训中心讲堂内,听取了“黄瓜套种苦瓜栽培要点”“椒类蔬菜主要病虫害”“最新温室大棚设计与建造”等课程。
“我在种植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课堂上很多都涉及到了。课上有些听不懂的地方,课下还可以请教专家。”张瑞福说。
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三元朱村常年开办农业蔬菜技术培训班。
自1991年开始开展培训以来,三元朱村先后培训100多万人次。
在三元朱村技术员的带动下,江西、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都有了寿光菜。
目前,寿光每年都有5000多名技术员在外进行技术指导,70多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副镇长。
“我们时时想着创新,也期待广大菜农前来学习,共同走向致富路。”王乐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