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买家直购”让傈僳山寨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6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83525
内容摘要:只要我们村的野生菌、蜂蜜、中药材、农特产品能卖出去,今年脱贫摘帽就有希望了。接过一沓新签的订购合同,施坝村委会副主任阿木
       “只要我们村的野生菌、蜂蜜、中药材、农特产品能卖出去,今年脱贫摘帽就有希望了。”接过一沓新签的订购合同,施坝村委会副主任阿木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施坝村,位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地段,是滇金丝猴、红豆杉等许多稀有物种的基因库和生息繁衍地。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条件较差等,施坝村302户中有259户是贫困户。

近日,30余名从事农特产品运营和研究的企业家、专家在迪庆州财政局的牵头下,走进施坝村为产业脱贫“把脉开方”,将大山资源直接变现为经济效益,让傈僳山寨搭上了脱贫快车。

“生态资源就是施坝村的发展优势。”中国·义乌网商创业园云南名品运营委员会(下称“云南名品委员会”)会长白自龙说,他们团队进入施坝村考察调研,梳理出当地野生菌、野生中药材等4类特色产品,并邀约企业家、专家、电商卖家等机构共同参与,为施坝村量身定制出一条“政府主导+优势资源+品质把控+品牌打造+市场推广+买家直购”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此前,好东西卖不出去、卖不上价,一直困扰施坝村党总支书记余新红。他说在缺乏平台和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去年施坝村傈僳帕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营销收入仅为50万元,难以实现成立当初“集体入股、村民分红、脱贫致富”的目标。

“我家种了30亩桔梗,7亩当归,采收60多箱野生蜂蜜,但是,都卖不上好价钱,桔梗已经2年多没挖了。”6月22日,在施坝村委会办公楼会议室里,一份份协议的签订,让施坝村村民露出久违的笑容。

云南云刷宝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每年向施坝村点对点收购50吨新鲜松茸,把大山食材直接推向终端市场,把中间利润让利于当地群众。当日就与施坝村达成了1000万元的订购合同。

“施坝村所有出栏的生猪,我们按不低于当地市场价格6元/kg的价格收购,同时公司免费为施坝村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每年定向为施坝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50个就业岗位,培训上岗后月基本工资不少于3000元;从今年开始,长期定点扶持30名施坝村学生至大学毕业。”云南谭先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谭龙说。

昆明敏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辉介绍,公司将帮助施坝村的产品放上互联网平台,并予以大流量支持,让施坝产品实现“互联网+”。

与此同时,包括褚橙庄园云南褚马昱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跨海龙腾集团在内的企业负责人,也与施坝村进行了采购签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云南省质量检验协会等,还对施坝村中药产业发展、水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进行了深入“把脉”,大家决定集众智、聚众力,携手解决施坝村脱贫攻坚和持续发展问题。

“以后,傈僳山寨的大山特产将直接转变为脱贫致富的发展动力。”迪庆州财政局挂钩帮扶施坝村第一书记余康告诉记者,挂钩施坝村三年来,他终于看到了山寨“蝶变”的曙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买家直购”让傈僳山寨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706/575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