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白霜滩”变身“米粮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637
内容摘要:近日,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悟村建设的盐碱地改良综合示范区看到,原先白茫茫的盐碱地已经看不到了,西瓜
 近日,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悟村建设的盐碱地改良综合示范区看到,原先白茫茫的盐碱地已经看不到了,西瓜、香瓜、番茄、辣椒、芹菜等在这里长势喜人。村民陈芳荣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香瓜已成熟并大量上市,西瓜本月底成熟,辣椒已采摘上市,番茄再有几周也成熟了。

石嘴山市农技中心技术员高波宁告诉记者,通过连续几年的试验示范,在同样的盐碱地里,高垄种植模式较常规模式蔬菜作物出苗快、保苗全、结果多,香瓜、西瓜的果实均匀个头大,皮薄、糖分高、口感好、亩产高。瓜菜高垄种植模式示范的成功为今后盐碱地种植高效作物积累了经验,也为当地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位于自治区最北部的惠农区,40%区域因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升。几年来,惠农区委、区政府把盐碱地改良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组织实施了一批水利工程,示范推广了一批农艺措施,盐碱地改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实施一系列沟道治理和暗管排水工程,改良治理盐碱地9.66万亩。

尤为可喜的是,惠农区大力推广应用“明排”“暗排”“滴灌”“高垄沟灌”多管齐下节水灌溉项目,不毛盐碱荒地“长”出黑果枸杞,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燕子墩乡是惠农区的农业大乡,约有5万亩盐碱地。近年来,惠农区因势利导在上宝闸村和汪家庄村推广应用暗管排水工程,大力发展黑果枸杞种植。新建千亩黑果枸杞园区,推广高垄栽培、统防统治、滴管液体肥等农业新技术,苗木成活率达80%。同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对技术骨干、园区田管人员、实操人员分别采取送出去面授培训和在园区现场培训的方式,为黑果枸杞种植、产品营销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据了解,按照自治区安排,惠农区将于2018年全面完成盐碱地改良治理任务,届时,惠农区盐碱地得到有效改良,让以往的“白霜滩”变成“米粮川”。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白霜滩”变身“米粮川””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702/574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