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喀尔克喀库拉村木器合作社只是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新兴农村经济实体,近年来,新疆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111个。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入社合作天地宽
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新疆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引导种植大户、致富能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兴办合作社。围绕本地特色、生态及地缘优势等,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优势产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高效转变。
昌吉市华联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大规模养殖肉牛。合作社对社员开展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统一指导技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渠道,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约60人,拥有7000多头牛,肉牛养殖已成为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加入合作社后,我们养牛比以前轻松了不少,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合作社都会提供专业服务,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华联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马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昌吉,像马强一样加入合作社的农牧民越来越多。
“农民加入合作社,既增加了收入又解放了自己,一边养牛一边还可以做其他的事,啥也不耽误。养殖户们已由最初的不感兴趣转变为现在主动参加。目前我们合作社已带动150多人就业,合作社成员年人均收入比当地高出40%。”6月26日,昌吉市华联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应贵介绍。
“抱团”发展路更广
近几年,由于单一合作社力量薄弱,抵御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越来越多的合作社意识到单打独斗很难形成规模,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于是,单一合作社开始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集中起来,希望通过合作与联合,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2016年,我们联合社由4家农机合作社和2家农业种植合作社联合组成,现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795台/架,年服务面积占沙湾县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我们通过将各个合作社联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农业生产的耕、种、收等一条龙服务。除了联合社拥有的7万亩耕地市场外,我们还组织各合作社开展跨村、跨乡、跨区域生产,将触角伸向周边,扩大作业面积,增加社员收入。”6月25日,沙湾县农科金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韩波说。
该联合社的规模逐渐壮大后,开始朝着全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现已将农机作业范围延伸到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努力打造联合社服务品牌。
据了解,2017年全疆共有农民合作社联合社78家,比2016年增加了62家。合作社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
品牌带动走得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离不开品牌的打造。
近几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新疆积极引导合作社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品牌提升效益,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经营领域不断拓展。
记者从自治区农经局获悉,目前,新疆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80个,比2016年同期增加39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有1846个,比2016年同期增加70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有360个。
2010年4月,库车钟华香梨合作社成立,同年8月注册“钟华”商标。“品牌太重要了,我们拥有统一的注册商标,钟华香梨获得市场认可,每次采摘上市的钟华香梨,三五天内可销售完,利润增加了不少,合作社社员种植香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6月25日,该合作社理事长毛钟华说,现在合作社社员由14人增加至202人,带动当地六七百户农民种植香梨,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四千多亩扩大到一万亩。
天山红林牌红枣、草原部落牌蜂蜜、天山娇牌哈密瓜……一批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形成了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成为备受区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既推动了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