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8  来源:农业农村部  浏览次数:84476
内容摘要: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最主要产区,一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左右,从耕地资源、农户生产规模和气候条件看,黑龙江省适宜种大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最主要产区,一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左右,从耕地资源、农户生产规模和气候条件看,黑龙江省适宜种大豆,也是全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目前,黑龙江省大豆比较效益难提高、商品率高难销售、实现轮作难度大、加工较少难增值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做强大豆产业,对推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加工率较低,地方政府不能增税;生产成本较高,经常出现销售难;专用特色不突出,品种多乱杂;区域生产难轮作,单产水平待提高

1.加工率较低。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外销商品率75%左右,三大作物中加工率最低。大豆直接外销,未经加工增值,农民生产虽可能增收,但地方政府不能增税,特别是大豆集中产区,缺少精深加工企业,不利于三产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2.生产成本较高。黑龙江省大豆户均生产规模虽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但与美国和巴西等大豆主要出口国相比差距还较大。加之种肥药等生产资料投入较多,以及机械化程度的差别,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单产水平又较低,致使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成本较高。

3.经常出现销售难。黑龙江省大豆商品量占国产大豆商品量70%以上。但由于是单季生产,收获期集中,区位又是全国消费大市场的边缘,运输成本高。在我国食用大豆市场基本饱和情况下,生产农户、销售商和加工企业都不愿存储大豆。生产大豆急于销售,大豆消费周期较长,产销时间矛盾,致使黑龙江省大豆经常出现销售难题。

4.专用特色不突出。黑龙江省目前种植大豆的品种有250多个。从某一个品种看,脂肪和蛋白等专用品质并不比国外品种差,但多品种混合则降低了专用品质。如进口转基因大豆含油量显著高于黑龙江省生产的普通大豆。这说明今后提高大豆质量,需要选择专用品种生产,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

5.区域生产难轮作。黑龙江省大豆主要分布在积温较少的北部和中部山区,积温较多的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比较效益好的水稻和玉米。全省种植大豆面积最大时,北部主产区占旱田作物比例超过80%,出现重茬问题,目前也缺少可大面积轮作的作物。而中南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大豆种植比例则很少,改种大豆会降低效益。

6.单产水平待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平均单产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大机械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存在差距。以往黑龙江省已创造出很多小面积3750公斤/公顷以上的高产典型,也有农垦大面积单产超过美国的生产区。这说明只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大机械作业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实现均衡增产,黑龙江省大豆单还可能大幅度提升。

黑龙江省发展大豆产业的现实意义

使乡村走上“三产融合”和“四化同步”建设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粮食品质,实现藏粮于地。减少秸秆焚烧,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土地流转,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1.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乡村三产融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最突出问题是原字号销售多,精深加工少。以地产大豆为原料,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拓宽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有较大发展潜力。特别是乡村适宜发展中小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产地加工产品知名品牌,有利于实现农民生产增收,加工企业增效,政府财政增税和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由此发展“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建设以特色大豆加工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型小城镇。最终实现由外销大豆向外销大豆加工产品转变。使乡村走上“三产融合”和“四化同步”建设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2.耕地轮作培肥,减肥减药持续发展。大豆根瘤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大豆生产化肥施肥量明显少于玉米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是典型肥茬。大豆与玉米等其他作物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显著减少化肥施用量;还可以抑制病虫草害发生,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并可以避免长期使用同类农药发生残留危害。由此提高粮食单产和提升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水平。黑龙江省地势较高的稻田,若能实现“水旱田轮作”,减肥减药效果会更显著。这对实现藏粮于地目标有重大现实意义。

3.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秸秆燃烧难题。烧秸秆已成为目前困扰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特别是中南部玉米集中产区的难题。现阶段在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加工利用发展滞后情况下,农民完全不烧玉米秸秆也不现实。大豆秸秆产量少,一般不到玉米的1/3,若能在玉米主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现玉米和大豆轮作,可以显著缓解玉米烧秸秆难题。另外,大豆和玉米秸秆内含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实现玉米与大豆轮作,有利于改变“黄储饲料”结构,提升饲料营养价值,促进牛羊等草食养殖业发展。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和飞机场等特殊地区,规划和引导农民种植大豆,可以显著降低烧玉米秸秆的负面影响。

4.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豆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出口大豆价格较低,主要原因与生产规模较大和劳动生产率较高有关。黑龙江省目前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16.8%,与美国的约2%、德英法意等西欧国家和日韩等国的3%左右相比差距还较大。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户均生产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也会大幅度减少。为此,黑龙江省发展大豆生产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加快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劳力转移和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加快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

确保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绿色有机安全大豆,生产各类用途的专用大豆,解决轮作障碍,调控粮食产量结构;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商品价值,解决销售难题;发挥科技作用,提升产业水平

1.突出产品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2017年我国大豆消费量已超过1.1亿吨,预计今后还将继续增加。受耕地资源制约,国产大豆占比仅为13.1%,即使再扩大种植面积,进口低价大豆为主的格局也难逆转,完全靠国产大豆满足消费不现实。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大豆产区,只有突出特色,区别进口大豆,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才可能提高大豆和加工产品的商品价值。一是确保生产非转基因大豆,二是突出优良环境优势,生产绿色有机安全大豆,三是发挥品种资源优势生产各类用途的专用大豆。

2.争取国家支持,解决轮作生产障碍。受气候条件限制,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后,几乎再没有可与大豆大面积轮作的作物。应呼吁国家支持这一地区发展小麦生产,恢复以往的“豆麦轮作制”。目标是把这一地区建设成国家强筋麦和弱筋麦专用品种生产基地,这对减轻华北冬麦区农业用水压力,以及减少国家进口强筋麦都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南部玉米主产区,只有继续增加大豆生产补助,实现大豆与玉米生产效益平衡,才能实现减玉米、增大豆,实现“米豆轮作”。第三,对地势较高,种旱田作物不发生涝害的稻田,应规划建设“水旱转换田”。通过对大豆生产补助,实现大豆与水稻效益平衡,引导农民“水改旱”种大豆。规划建设稳定的大面积水旱转换田,对调控我国粮食产量结构,特别是近期解决稻谷积压和长期确保大米口粮安全有重大意义。

3.各类企业并重,加快发展精深加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率应由目前的25%左右提升到60%以上。首先是做大做强已有的“异黄酮、生物酶制剂、卵磷脂”保健品和药品等大豆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还应继续拓宽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最大,乃至世界最主要的大豆高附加值加工产品基地。其次是大力发展非转基因豆油、豆奶、酱油和豆酱等一般豆制食品加工企业。发挥产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系列大豆食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大豆精深加工,既要大力提倡招商引资,增加大中加工企业数量,还应重视引导本地人创办各类小微企业,生产各类小而精的大众消费品,走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关键是外销豆粕,应提倡“豆粕食用化”,加工生产“素火腿、素牛肉和素羊肉”等植物蛋白食品。再如用大粒豆生产“水煮豆和毛豆”等大众消费小食品等。由此实现大中小微加工企业同步互补发展,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有利于打造产地知名品牌。

4.产加销一体化,解决存储销售难题。针对品种多乱杂、产后存储和卖难问题,长远看主要应发展“产加销一体化”解决。本地加工企业,应根据加工产品对专用大豆品质和数量的需求,与当地大豆专业合作社签订单,合作社在按订单选择特色专用品种组织生产,使之成为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基地,企业确保及时收购和存储大豆。我国南方人口集中的食用大豆主销区,各类大豆加工企业多已实现生产规模化。近期黑龙江省大豆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大豆经销商,应主动与南方各类大型豆制食品加工企业对接,作为特色专用大豆生产和存储基地,稳定持续供应特色专用大豆。如榨油厂用的高含油大豆、豆芽厂用的小粒豆和豆奶厂用的高蛋白大豆,以及豆腐和酱油厂用的适宜专用大豆等。这是提高大豆商品价值的必然途径。

5.发挥科技作用,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影响大豆产业发展因素复杂,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全面提升产业化整体水平。专用原料生产,企业加工技术、各类人才培养、产品营销和打造知名品牌等,都需要科技全面支撑。应探索“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和增效分红”等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有效转化。

6.创新生产体系,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生产效益,除争取国家加大生产补助外,关键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首先应重视选育推广高产专用特色品种,其次是加快发展大型耕翻整地机械作业,增加土壤耕翻深度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轻旱涝灾害损失,实现全范围均衡增产。应加大对大型耕翻整地和秸秆还田机械补助力度,打好高产稳产的基础。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应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生产主体经营规模,黑龙江省应尽快出台各地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同时加快发展耕翻整地农业机械、防治病虫草鼠害植物保护、机械播种和收获,以及种肥药保证供应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技术标准化目标,由此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

编后话: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本文所述,多种植大豆有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优化种植结构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作为大豆传统优势产区,除了提高政府补贴标准,还应做强大豆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真正调动起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本文作者在调研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以培育优良品种为抓手,提高大豆亩产和品质,提高大豆生产效益,确保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确保生产绿色有机大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628/574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