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江苏江浦村:乡村发展走向旅游农家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6323
内容摘要:江浦新村请各位游客注意上下火车,我们眼前的火车,就是经过改造的火车餐厅。连日来的端午小长假,让江苏省海州区江浦村集瑞园总
 

江浦新村

“请各位游客注意上下火车,我们眼前的火车,就是经过改造的火车餐厅。”连日来的端午小长假,让江苏省海州区江浦村集瑞园总经理张建平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江浦村第一批旅游从业者,张建平见证了这个小村庄的深度转变。

南靠鲁兰河,西邻黄川草莓基地,北依乌龙河,两面环水,两面平原,江浦村的自然条件优越。然而,由于离镇区较远,2010年以前农户经济收入只能以外出务工为主,其他在家劳动力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业为经济来源。

而近几年来,江浦村发展变化之大令人瞠目,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村民年人均收入从8115元增加到3.1万余元。“我们村民人均收入能够得到这么大幅度的增加,与我们独特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分不开。”张建平告诉记者,这种变化还要追溯到七年前……

从“泥腿村”变“桃花源”

以前,海州区浦南镇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看到骑车出门的人,只要裤腿上都沾满了泥点子,那十有八九是江浦村的人。党委书记李罗华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的江浦村是美丽宜居乡村和市级党组织先进村,而在以前,‘脏、乱、差’一样都不少,是全市有名的后进村。”2011年,从市两会回来后,李罗华下定决心,从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环境卫生做起,让“环境美丽”成为江浦人的共识。

“江浦村的美丽是建出来的。前几年拆违建、建新村为江浦村发展换来了空间。而拆迁建设必然要得罪人。”李罗华感慨万千。面对村民敲桌拍凳,有的村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但李罗华不以为然:“村干部做工作得有底气,只要我们按照政策法规办事,一碗水端平,有理有据,就不怕做不成。”在2011年“三改一拆”工作中,江浦村拆除违章建筑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6700平方米,拆除违建23户,是当年全镇拆除面积最多的行政村。

走进今天的江浦村,村庄灰瓦白墙,屋外花草沁香。24米宽沥青路两旁种植了四五米宽的绿化树;新的310国道把江浦村的农副产品运送出去;另外一条8米宽的水泥路和邻省的赣榆、沭阳连通。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外,人居环境也是这次“改造”的重头戏之一。“党员干部带头干,干出样子,村民自然一起干。”总结几年来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李罗华深有感触。哪里最脏,清理哪里;村民乱扔,默默捡起。面对村干部的行动,很多村民都有感触:“刚扔掉,党员干部马上替你捡!乡里乡亲的,多难为情啊!”就在这“难为情”“要面子”中,村民们从观望到支持再化为行动,垃圾入箱成了常态。

臭水沟、废弃鱼塘、房前屋后的垃圾堆都被改造成小景点、游园、运动场所;新建100栋两层小洋楼,空心村里“空余”的农房得到了充分利用。2012年,村里又引进了农业企业,从设施农业转向乡村旅游。清空了影响村居环境的“垃圾”,江浦村的发展之路也变得畅通了许多。

从“离乡人”变“村里忙”

今年的早春时节,村民李新和精心挑选了适合种植的苗木品种,为家门口的花坛添点新元素。“整个村子都这么美,我们家自然不能落下。庭院后面也要考虑种点什么把土遮盖起来,这样才好看。”

李新和的想法源于2017年,江浦村打造乡村大舞台和农耕文化园的那段时间。由于与农耕文化园仅一路之隔,李新和渐渐也有了点“压力”:“那边弄得这么漂亮,我家里面绿化不好怎么行?自己出钱也得跟上。”李新和笑着说道。

2012年,村集体成立江浦村旅游开发公司,摒弃农家乐单打独斗做营销的模式,实行“四统一管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农户一心一意做好经营服务。村集体和农户分工抱团合作,实现互补联动发展。同时加强与外地旅行社对接,充分利用旅行社广泛的人脉、网络等资源优势组织客源。目前,江浦村已与海州区几十家旅行社合作,累计接待各类游客团队500多个。在暑期及节假日期间,全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园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张建平的‘集瑞园’采摘体验基地就是其中最火爆的一家。

早在20年前,在日本、新加坡等地打工的张建平就合计着回村发展。“在外打工年收入虽然很高,但是离家太远不方便。眼看着家乡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我也坐不住了。”张建平笑着说。

2014年2月,张建平成立了连云港集瑞园科技有限公司,建起200栋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丝瓜、西红柿、西葫芦;还有1栋国内最大的单体蔬菜大棚和火车餐厅惹人注目。“去年我们在南边广场买了两个火车头,共四节车厢,做成快餐厅,餐饮原材料都是园区种的无公害蔬菜;10米宽,150米长的露天站台作为烧烤场地。”目前,张建平的园区已经发展为集观光、采摘、旅游、就餐于一体的农业综合观光体验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据村主任王义东介绍,江浦村打算花两年时间打造“农耕文化精致小村”,不仅是造好景观,经济发展也要跟上去。王义东说,目前村里已经委托了设计公司对整村进行规划再提升,计划以郎墩乡愁项目为依托,利用好村里丰富的土地、水面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积极洽谈观光产业,将农耕文化融入其中,让江浦村变成景区,让更多外地游客来游玩。

从“闷头干”变“结对帮”

“我们村基本有95%的农户不再种自家的责任田了,他们把土地都转让出来,到公司和家庭农场、合作社打工,一般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一家两个劳动力的年收入就在4万多元。”李罗华介绍,江浦村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现在的观光休闲农业,收益是以前传统农业的四到五倍。

为了使全村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农家乐经济带来的红利,江浦村推行“1+X”的结对模式,即一户农家乐经营者最少结对一户蔬菜大棚户、一户农副产品配送提供户,生意好的经营户可结对5户、7户。农家乐需要丝瓜、彩椒、西红柿等食材,就让结对农户提供;游客吃住游玩之后,想带回家一些纪念品,农家乐经营户就会将农户自制的柳编、荷包推荐给游客。全村70多户经营户,带动了近300多家农户共同富裕。

“我家种植9个蔬菜大棚,种植丝瓜、葡萄、鲜切花、蓬莱松、西瓜、西红柿等,为6名农民常年提供打工机会。”德芳农家乐业主李德林告诉记者,他于2010年回乡创业,了解到村里推行的这个模式以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结对的农户张继梅,手把手教张继梅种植技术,如何浇水施肥,怎样管理……勤奋好学的张继梅很快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

“‘1+X’的结对模式真好,干部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目前我种植的3个大棚丝瓜,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这样的日子我是越过越有信心”张继梅说。“现在每年都会帮助其他贫困户推销采摘项目,这个模式确实很好,带动了大家一起致富。”李德林说。

江浦村农家乐的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了200户村民种植蔬菜、养鱼、种植浅水藕,全村已有3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中。大维度、大鹏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入驻也促进了全村的丝瓜、葡萄、多肉植物等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成为江浦村民增收致富的就业新途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村民增收路子更宽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江苏江浦村:乡村发展走向旅游农家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625/573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